湖北黄石:西塞山的由来

【湖北黄石:西塞山的由来】 西塞山因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而闻名中外 。
西塞山座落在黄石市东部 , 长江南岸 。又名道仕(士)袱(洑)矶、黄石公矶 。俗名矶头山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江之右岸 , 有黄石山……山连径江侧 , 东山偏高 , 谓之西塞山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状若关塞 , 乃吴楚分界处” , 故名 。属幕阜山脉 。面积0.495平方千米(周长18.5千米) 。呈南北走向 , 由白云质灰岩组成 。最高点海拔176.4米 。森林覆盖率60% , 以松、杉、樟、刺槐为主 , 其山体巍然横插江中 , 西面危峰突兀 , 江流湍急 , 如锁江天关;东面岩壁有巨大的明“西塞山”题刻;北面峭壁上有桃花洞 , 洞壁有“桃花古洞”、“西塞怀古”等石刻和诗刻 。有唐龙窟寺、报恩观遗址 。现建有牌楼、亭廊(北望亭、双观亭、桃花亭、牡丹亭及画廊)等景点 , 为国家3A级景区、湖北省风景名胜区 。
尽管黄石西塞山桃花古洞与唐代张志和《渔父》词联系在一起 , 但有学者却认为张志和的《渔父》词写于浙江湖州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云:天下有两西塞 , 一在霅川(今浙江湖州) , 一在武昌 。孰是孰非?正史虽未见张志和曾隐居黄石西塞山的记载 , 但宋代陆游在其《入蜀记》中云:“晚过道士矶 , ……矶一名西塞山 , 即玄真子《渔父》词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 。”史载张志和757年被贬为南浦县尉(在今重庆万州一带)时 , 其走长江水路赴任和东归时都须经黄石西塞山 , 即便不曾登临过 , 也要行经此山 , 这也是多数学者认可的史实 。
黄石西塞山山势突兀 , 壁立江心 , 扼吴头楚尾 , 形势险要 , 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 。“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攻桓玄 , 唐曹王皋复淮西 , 皆寨于此 。”(见《湖广通志》)等上百次战争发生于此 。南北朝以来 , 历代文人在此写出上百篇传世佳作 , 如南朝江淹、何逊;唐代孟浩然、李白、刘禹锡、张志和、韦应物、皮日休、罗隐 , 宋代王周 , 明代王一翥、吴国伦 , 清代邓汉仪、胡茂祖等都曾以西塞为题 , 留下名篇 。尤以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为千古绝唱 。
西塞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牌楼、西塞残雪、古炮台、北望亭、报恩观、一线峡、桃花古洞、元真子钓台(摩崖石刻)、三国古栈道、龙窟寺等 。除此之外 , 民俗活动端午节期间的西塞神舟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40天里 , 人们通过扎制神舟、唱大戏、祭祀、送神舟下水等活动凭吊纪念屈原 , 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