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庄子祠

庄子几乎家喻户晓,可知道庄子祠在哪里的,又有几人?
庄子祠,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关 。
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当时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有感于一千多年来,庄子的家乡竟没有给庄子建一个纪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筹款,为庄子建祠,并请好友苏轼撰文纪念 。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文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 。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 。”此祠堂建于涡河北岸旧县衙东漆园故址中,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 。每年祭祀,从未间断 。《庄子祠堂记》收在《苏东坡全集》中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千年后庄子故里蒙城才给庄子建祠呢?大家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死后80年(206)即开始了西汉统治 。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虽向道,但求的是黄老养生长寿之术,政治上仍尊儒 。东汉末,道教盛行,老子的地位被道教确立,庄子虽然也被道教追封为教主,但地位远不及老子 。魏晋时期,庄子以其超俗的人生观、玄妙的宇宙观和虚无的人生观,受到当时玄学的追捧,名声大振,但由于社会的动荡,为名人建祠尚未形成风气,因而也不曾有人建庄子的纪念场所 。唐代只祭老子,不祭庄子 。宋真宗(998--1022)崇道,全国大兴建道教活动场所之风,宋神宗(1068--1078)元丰八年(1078),神宗过世,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因其孙哲宗年幼,而垂帘听政 。高太后是蒙城小涧人,聪明的县令王竟,此时建庄子祠,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更有向高太后表示效忠和庆贺的含义 。
明朝天顺(1457--1464)年间,庄子祠被黄水淹没,明万历八年(1580),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重建 。重建的庄子祠堂规模宏大,颇为壮观 。有逍遥堂、梦蝶楼、卷篷各三间,道舍三间,鱼池桥一座 。左为梦蝶楼,右为观鱼台 。逍遥堂居中,堂中塑庄周像,每年春秋祭祀 。明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庄子濠上观鱼园,并亲撰《新修庄子祠记》,刻碑立于祠内 。门前立丈余高的石牌,镌刻"庄周故里"四个大字 。
1995年6月28日,蒙城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第三次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 。占地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 。中轴线贯穿,将主要建筑放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前趄后寝,建筑体量是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长幼有序,门制重重 。进入大门之后,又出现三门,即古衡门、庄子门、汉阙门,过了这三道门之后,才可看见逍遥堂(大殿) 。大殿前有左右配门,东西月门,这一大组门成为进入庄子祠大殿之前的序曲,步步引人入胜 。东西万树园,体现自然,有一种自然野趣,此设计规划超出历史上各代建造的庄子祠的规模 。
【安徽蒙城庄子祠】 此次重建庄子词,在施工中分为两期建造 。第一期的建设项目就有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现已基本竣工 。二期建设项目有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鱼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等 。恢复昔日庄子祠内“逍遥堂”、“梦蝶楼”、“鱼池桥”、“观鱼台”、“五笑亭”、“道舍”等景观;增辟“濮池”为庄子隐钓濮水新景点,一座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庄子祠又重新屹立在庄周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