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羊是是十二属相之一,羊与“祥”相通,羊是知礼、知义、知孝的象征 。“三羊开泰”便充满和睦、安宁之气 。安阳人历来对羊关爱有加,特别对“送羊”情有独钟 。
麦梢黄 女看娘
文章插图
安阳城市乡村历来就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当五月小麦梢黄籽饱的时候,出嫁的闺女都要和丈夫带上儿女,拎上装满白馍、油条、糖糕、瓜果之类礼品的篮子,回娘家去看望健在的老娘,民间称为“瞧五月”或”走五月” 。这是继大年正月初二拜年后,闺女走娘家的又一个高潮日 。
因旧时亲戚往来多喜欢带麻糖(油条)类礼品,所以民间便习惯将女孩家俗称为“麻糖篮” 。安阳民谣就说:“小菠菜,就地黄 。割罢麦子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 。瞧娘不是瞧娘的,是给她娘要羊嘞 。”
打罢场 送面羊
文章插图
到了农历六月上中旬,娘家给闺女“送羊”的时节就悄悄地来到了民间 。送羊是安阳的传统风俗,何时兴起,已不可考 。据老辈人讲,早先是模仿着皇母送活羊“赶羊送女”,后来因各种原因,由送真羊逐渐演变为用白面捏成羊的形状馈送给女儿家 。
农历六月送羊时节里,心灵手巧的农妇用新麦白面蒸制成活灵活现有头有尾的羊形状,面部用黑豆点作逼真的眼形,背部用梳篦琢成毛茸茸的身形状 。送羊一般要捏一二三只领头大羊,再配上一群小羊,还要捏造一只浑身带刺的小山羊——来回走动的羊,作为回头羊带回,来年仍继续送羊 。此后又另外附带加捏一对象征吉祥富裕的大鱼和几对小鱼或刺猬等类可爱的小动物搭配,均为双数,传说单数不吉利 。虽然不是羊,但仍充数称之“羊” 。
大致上可以说,安阳城乡旧时头三年要送整群羊24只,第四年起送半群羊12只 。整群“羊”数是:大羊二羊三羊各1只和21只小羊 。另外,城乡大多是姥姥送羊,若姥姥过世,则由妗子接着送,民间就有“妗不老(死),羊不了”的俗语,现今则是因孩子少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由1群改为2群,但大约送够3年就停了 。
文章插图
安阳县“羊”数是4个大羊、8个二羊、12个小羊,共24个谓之一群 。闺女生子头3年送“整群”,以后改送“半群”;汤阴县“羊”数是1个大羊、1个二羊、8个或10个小羊 。外甥要是超过15岁,就不送大羊了 。各地的规矩大同小异 。
每到六月送羊的时节,大家在街上都可以见到岁已白发苍苍但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挎着篮子不辞辛苦地去给外甥儿送羊 。据说超过农历六月十五就不兴送了,老辈人说七月送的是瘸羊 。除了送面羊还有加送麻糖(油条)和瓜果的,但据说不能送烧饼,传说送烧饼孩子会生痹病 。
瞧羊、送羊习俗在安阳城乡至今盛行 。所以,安阳人这时期吃面羊成为时尚,瞧羊送羊也是老百姓改善生活吃喝聚会的时节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面羊虽已变成了面包羊或其他样式和品种,但五月瞧羊六月送羊习俗仍在城乡盛行不衰 。
老百姓为啥瞧“羊”又送羊
相传古时有位老学士,官居内廉,卸任后隐居故里,为人善良,人称张御士 。老夫妻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生一女取名青莲,小女长得如花似玉,知书达礼,心灵手巧,就是体弱多病,虽经多次医治,但总不见好转,愁得老两口终日不安 。
一天,一位道士来到张府化缘,受到老员外的热情接待 。道士发现张御士满面愁容,问是何故?张御士将女儿的病情告知道士,道士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有何难?”随手取出一包散丹,递给御士,让青莲服用,道士即告辞而去 。青莲按道士嘱咐服用后,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乐得老两口整天笑咪咪的 。
一天,张老夫人为感谢道士,带着女儿及丫环来到山庙里烧香还愿 。在返回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山洪暴发冲跨了小河上的木桥,她们三人被阻挡在河边 。
文章插图
河边住着一独户人家,小伙子名叫李三,自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他有一套捏泥人手艺 。李三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他看见张老夫人三人站在大雨中正在犯愁,就急忙披上蓑衣把她们接到屋内,即准备姜汤给她们驱寒,老夫人十分感激地说:“谢谢你的帮助,日后定来重谢!”过了好大一会儿,雨渐渐地停了,李三忙找来两块又长又宽的木板搭在小河上,自己跳进水里搀扶着张老太,使她们三人稳稳当当过了河 。张老夫人拿出银两表示感谢,却被李三婉言谢绝,青莲由此便对李三产生了爱慕之意 。
第二年的春天,青莲和丫环去赶庙会,看到很多香客手拿着泥人,泥兽,不免又想起李三,就打听卖泥人的地方 。二人来到一个小摊前,见挤满了人群,都在争相购买 。卖主李三抬头看见青莲也站在人群中,随手拿了两个色美且鲜活的泥人,送给小姐道:“小姐,恁俩也来了,拿去玩吧 。”青莲接过泥人对李三说:“去年那天多亏你帮忙,家母常提起你,多谢啦 。”李三谦虚地说:“小事一件,何足挂齿,问候老夫人好 。”李三说着,又拒绝了丫环付给李三的碎银 。通过这两次的接触,青莲更加敬重李三的为人 。
正值青春妙龄的青莲,深爱着李三,向张家提亲的王公阔少、富家子弟都被青莲拒绝了 。老夫人很是焦虑,后来才从丫环那儿打听到小姐爱的是李三 。老夫人思前想后,最终说服了张御士,勉强同意小姐与李三结婚,给了他们二亩荒地,但提出不准小姐再登张府的门 。
【河南安阳习俗:五月瞧羊 六月送羊】 青莲与李三完婚,男耕女织,勤俭持家,夫妻相亲相爱,不久,有了一个白胖小子,生活虽清贫,但很和睦 。李三聪明好学,读诗诵文,日子过得还不错 。
转眼几年光景过去了,二老更加思念一气之下离去的女儿,便托人捎口信,要青莲夫妇回府 。这年五月,小麦籽饱梢黄,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青莲一家三口换上新衣,抱着儿子,扌汇了一篮子白馍和各种瓜果黍豆,骑着毛驴来到张府 。青莲对爹娘说:“您二老别怕我受苦,我们连年打的粮食吃不完,这不,俺的陈粮还满仓哩 。如今我也学会了捏泥人的手艺,一年四季不缺零用钱 。”二老终于见到女儿、女婿和小外孙,真是听得乐不可支 。
街坊邻居们听说青莲回来了,都来看望,见到青莲扌汇的的馍和瓜果黍豆,都很纳闷,青莲解释说:“我是想告诉爹娘,李三虽穷,可他人品好,穷的有志气,这不,我们过得有吃有穿,让二老亲眼看看,别挂念我 。俺还教李三读了点诗书,能求个功名哩 。”大家不仅夸青莲有眼力,而且把她作为榜样,也仿效她去看爹娘,从此“麦梢黄去瞧娘”的习俗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位皇帝的公主出嫁后生了一个小孩 。孩子从小娇生惯养,10多岁了,还很调皮不懂事,不听父母的话,时常招惹是非,公主气得没办法,于是回到娘家给皇母哭诉 。皇后听了,灵机一动,便命人第二天把一只母羊和几只羊羔送到女儿家 。女儿百思不解母意,但儿子倒玩得挺开心 。孩子看见羊羔吃奶时,都是双前腿跪在母羊的身下,顽皮的儿子疑惑不解,随即问母亲这是何意,此时公主才恍然大悟皇母送羊的含义 。公主趁机告诉儿子:这是羊羔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吃奶时便给母亲下跪,这叫“羊羔跪乳” 。儿子听后回忆起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感惭愧 。从此,痛改前非,变成了一个勤学善做,尊敬长辈,善待同龄,遵守家规,不惹是非的好孩子 。
故事传到民间后,老百姓也常用“羊羔跪乳”的典故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送羊这一风俗盛传不衰 。只不过由“赶羊送女”送真羊演变为假羊、假鱼,变成了用白面捏成羊的形状送给女儿 。送羊一般要捏一对公母大羊,再配上两三对小羊,用黑豆点缀其身,尤其是眼睛,看起来形象逼真 。此后又另外副带捏一对大鱼,几对小鱼、刺猬等类可爱的小动物,配够16个(传说单数不吉利),虽然不是羊,但仍还称“送羊 。”
闺女接到娘家送的羊后,首先让子女吃羊头、羊眼,鱼头、鱼眼,传说这样可以使子女健康成长,脑健眼灵 。并以娘家送的羊教育自己的子女:“吃了姥姥送的羊,高高兴兴上学堂,增长知识学本领,将来建国成栋梁 。”
- 安阳油炸血糕的传说
- 安阳民俗:腊八祭灶 年下来到
- 安阳端午节插艾的传说
- 安阳的送穷与破五
- 河南安阳永和镇苏奇纸扎
- 河南安阳六月六晒龙袍与66岁吃块肉习俗
- 河南安阳吕村战鼓
- 河南安阳曲沟抬阁
- 河南内黄麦秸画
- 河南安阳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