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夹缬”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纺染工艺 。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 。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
贵州蜡染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
贵州大多数县、市都有蜡染流传,而且还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苗族、布依族、水族居住的地区更是蜡染盛行的大本营,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少量蜡染出现 。蜡染流传的地域广,不同地域和民族间蜡染的风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 。总起来看,贵州民间蜡染在不同地区的风格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得妙趣 。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 。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 。
安顺蜡染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 。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
传统贵州安顺蜡染纹样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大类 。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反映社会生活的纹样逐渐出现 。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 。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难确认哪种纹样是本民族的独有纹样,或哪种纹样是某种民间艺术品的独有纹样 。有些纹样虽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义也不同 。传统蜡染纹样繁多,内涵丰富,现仅选择几种重要的作—些阐释 。
贵州蜡染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 。在蜡染流行的地区,蜡染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活动中,反映民俗心理的蜡染更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趣味 。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可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帽子、床单、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等之用 。
【贵州蜡染】 贵州蜡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装饰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文化含量,寄托人们的信仰、祈愿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
- 贵州镇远古城:千百年延续的摆渡
- 贵州镇远青溪花灯戏
- 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名字的由来
- 贵州郎德上寨
- 贵州黄平旧州镇 独具风格文化乡
- 丽江纳西族东巴蜡染
- 民俗采风 贵州花桥“炸龙”
- 贵州镇远古镇 儒释道融会南洋风
- 贵州石阡老街:历史文化名街
- 贵州赤水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