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古镇 儒释道融会南洋风

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 , 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从地图上看 , 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 , 恰像一个楔子 , 插入贵州东部凹处 。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 。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 , 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 , 四周皆山 。河水蜿蜒 , 以“S”形穿城而过 , 北岸为旧府城 , 南岸为旧卫城 , 远观颇似太极图 。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 , 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城东的青龙洞 , 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 其间既有佛教寺庙 , 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 , 三教合一 , 蔚为壮观 。此外 , 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
镇远美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镇远古城 , 从秦定巫建镡城县算起 , 至今置县有长达2280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 , 使镇远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 瑰丽的文物古迹 , 灿烂的民族文化;镇远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内涵于一炉 , 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境内有蜚声中外的青龙洞贴崖古建筑群等神奇秘境;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古城风韵;有色彩斑斓的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 。
镇远的来历
据史书记载 , 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 , 属“鬼方” 。从夏到商 , 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 , 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 , 古代的镇远 , 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绍定元年 , 公元1226年 , 赐名镇远州 , “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
镇远的历史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 。西汉时属武陵郡 。汉高祖五年始设沅阳县 。隋、唐置梓姜县 。宋高祖绍兴元年置镇远州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 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 , 后改为军民总管府 。明洪武五年改置镇远州 , 隶属湖广 。永乐十一年置镇远府 , 隶属贵州 。清袭明制 。民国初 , 置镇远道 。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 , 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 。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镇远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 , 改镇远为县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 , 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 , 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 , 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 , 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 , 迎王师于镇远 。正德三年 , 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 , 赴任时取道镇远 , 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 。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 。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 , 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 , 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 , 先守镇远”之说 。《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 , 必占镇远”的论述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 , 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 , 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 。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 , 曾三次路经镇远 , 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 , 一径秋烟凿山脚 , 行人在山影在溪 , 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
在镇远 , 你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在集市上卖东西的老农 , 旁若无人 , 精心研读手中的《圣经》 。多年以前 , 欧洲传教士们深入贵州腹地传教 , 镇远也在其列 , 期间可能搀杂着侵略行为 , 这曾激起苗族的愤怒 。而今看 , 洋教士的苦心经营也算有一定的成果 。
一段有关镇远的逸闻至今记忆犹新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少年时曾到过镇远 。五十年代初与周总理会面时还回忆起住在镇远青龙洞的情景 。镇远的青龙洞相传曾是一道人所建 , 本为道教圣地 , 而后来居然成了南亚各国僧众传经拜佛之地 , 现在的青龙洞成了贵州古建博物馆 。青龙洞前祝圣桥上的对联中有一句说“缅人骑象过桥来” , 不知当年的尼赫鲁来时是否也骑着象?
【贵州镇远古镇 儒释道融会南洋风】 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 , 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 , 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 , 一点不过誉 。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把镇远舞阳河风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很显然 , 这是必然的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祁顺曾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士大夫南边多游焉 , 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 。”民国年间镇远专员战斗英雄华光也称:镇远“有胜水名山 , 令人盘桓而不忍离去 。”的确 , 镇远山水迤俪 , 风光迷人 , 大自然为镇远造就了舞水清、山峰秀、峡谷幽、溶洞奇、瀑布美 , 使它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