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是个大的概念,不像敦煌,立刻让人想到的就是莫高窟;再比如大足,基本上就是北山宝鼎;云冈、龙门、麦积山,更是专指,买了门票,进去就可尽览无遗 。安岳石刻几乎遍及全县,有上百处之多 。安岳石刻这个概念可包括古普州境内所有石刻形式,时间可上溯至东汉时期 。要想在一次旅行中全部走完,几乎无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有些石刻规模小,保存不好,只有史料和学术上的价值 。仅为观览石刻艺术之美,只需选择了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八、九处作为游览的目的地就可以了 。
安岳石刻,又称安岳石窟,位于中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是安岳境内石窟造像的总称 。
安岳古为普州治所,地处成渝古道的中点,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多有红岩出露,有利于摩崖造像 。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唐至北宋时期为石刻的极盛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现代 。安岳境内共有各类石窟造像140余处,其中保存较好的有69处,共有造像约10万尊,石刻佛经40余万字 。卧佛院摩崖造像在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石刻造像在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圆觉洞、千佛寨、华严洞、孔雀洞、茗山寺、玄妙观等6处重要的摩崖造像与卧佛院摩崖造像合并,名称定为安岳石窟 。
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称号 。
安岳石刻是中华古代石刻艺术一宝库 。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 。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独创,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对宗教仪式有许多大胆的突破 。
目前安岳拥有各类石窟造像保护单位70处,其中国家级石窟类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卧佛院、玄妙观、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门寺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禅寺、塔坡,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级文物保护点60处 。而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又有众多石窟寺被重新发现 。四川省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
安岳石刻造像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有少量道教造像,也有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 。
北宋摩崖造像是安岳石刻的又一鼎盛时期,以毗卢洞、园觉洞、华严洞、茗山寺等处为代表 。
毗卢洞所刻"柳本尊十炼图",图文并茂,保存完好 。观音堂中"紫竹观音"造像闻名海内外,被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称为"东方维纳斯" 。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造像形体高大,造型优美 。华严洞中的"华严三圣"及十二弟子像,保存完好,刻极为精美 。茗山寺摩崖石刻中文殊师利造像,充分运用力学原理,令人叹绝 。五代摩崖威望造像以千佛寨北崖第96号窟内刻的"药师佛经变相"最具代表性 。此外,华严洞的华严三圣、茗山寺近40身4~7米高的造像,玄妙观唐代道教造像等,也都是安岳石刻的重要作品 。
卧佛院
卧佛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北25千米的八庙乡卧佛沟,共有大小龛窟139个,造像1600余身,卧佛为释迦牟尼涅盘像,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左侧卧于距地面约10米高的崖壁上 。头东脚西,体型修长,薄衣贴体,表情安详 。身后刻说法图,20余身弟子、菩萨、神王、力士像等,面目表情各不相同,佛腰部坐一背向观众为佛诊脉的弟子,佛足部前方立一力士,为此窟所独有 。该像刻于贞元年间 。迄今一千多年,体形完整,象个硕大的“一”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岩腰,堪称我国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 。
卧佛造型
卧佛造型独特,一反《大般涅磐经》叙说的情景 。卧佛的头部刻得极为精美,头戴圆圈小花螺髻,头枕凿花方形石枕,双眸微闭,俊美的脸庞慈祥而端庄,准确而自然的表现出释家牟尼灭度前的坦然神情 。他腰前禅坐的弟子叫阿难,正面向卧佛的头,背微躬,成切脉姿态,表现出闻悉噩耗的悲痛之情 。
脚边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痛得撕天裂地的样子 。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 。左臂下方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 。还有维摩诘,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 。整个造象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主次鲜明,完美对称,体现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发达,使人叹为观止 。
圆觉洞
与千佛寨遥遥相对的这座圆觉洞,位于县城东1千米的云居山上,有唐宋时期造像103龛(窟),大小雕像1933身 。以宋刻西方三圣雕像最为精彩,刻于元符至大观年间 。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造像,共1993尊 。
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 。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 。这儿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 。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 。
在这里,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的是倚斑斓佛光,足踏莲蕊,手持净瓶,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的观音 。
中间一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他容光照人,眼含情而不失庄重,嘴带笑而不露齿,居高而立,亲切地俯视各位 。右龛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密贴金花冠,冠内嵌刻一小佛像,十分别致,胸前杂饰璎珞,肘悬腰际,脚踏莲台,浅笑的面庞,俊美而显庄重;她两手相交,右手持莲花蕾,大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 。花蕾重有百斤,历千年而不坠,是雕刻家巧妙地将重力转移到袈裟上的缘故 。
毗卢洞
毗卢洞石刻造像是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四川安岳石刻】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 。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 。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 。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
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 。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 。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 。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 。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 。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 。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 。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 。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
另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 。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 。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 。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 。来到洞里,大有阵阵寒气袭来之感,令你对佛法的神圣肃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 。毗卢洞的“十炼图”就像一幅幅讲经说法的连环画,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宝贵实物资料 。
毗卢洞石刻造像是宋代佛教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 。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千佛寨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 。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 。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造像区竟长达705米 。据《安岳县志》记载,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从石刻题记看,有“开元”、“天宝”,最晚题记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历时600余载 。现在的主要造像多为盛唐时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时代作品 。南北两岩除佛像外,还有摩崖浮图7座,唐碑3块,历代题记26处 。浮图最高的达4.6米,最小的0.8米;最大的龛窟宽6.4米,高6米,深3.3米 。
摩崖造像高3-6米的有14尊,1-2米的有250尊,其中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高达6.2米 。南岩多为唐代造像,其面部丰盈,高鼻垂耳,袒胸露肌,衣纹疏深,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古朴典雅 。尤以56号龛的净瓶观音更具典型的盛唐石刻风韵 。另外,盛唐密宗 造像药师琉璃佛也属少见的石刻艺术珍品 。北岩有一龛保存完好的《药师经变相》,药师佛系唐代密宗造像题材 。药师佛端坐于束腰圆莲宝座,头部上端刻有华盖,身侧有菩提树,左右分刻八大菩萨和九横死,十二大愿,还雕刻有病死、受王法死和被虎、豹、蛇咬死等场面,是其它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 。千佛寨还刻有众多的菩萨、罗汉、金刚、力士、护法神、飞天、供养人以及各种“经变”故事造像,充分表现出天上、人间、地狱的苦乐悲欢,内容十分丰富,雕刻技艺精美 。
千佛寨山崖陡峻,林木苍翠,藤蔓盘绕,路随山转 。两峰之间新建的寺庙中,传出的绵长钟声,在大云山悠悠荡漾;一声声经忏的吟唱,在游人们耳际萦回 。寺庙的四周,长满了奇花异卉,蓓蕾满枝,争妍斗艳,芳菲醉人 。这自然的旖旎风光与古老的石刻艺术相映成趣,使游人意兴盎然,乐而忘归 。
华严洞
距毗卢洞只有2公里左右 。此洞高7米,宽、深各11米,宽敞明亮,内有石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 。华严洞正壁凿有华严三圣坐像 。中间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左为骑青狮的文殊,右为骑白象的普贤 。华严三圣象高约5.2米,背倚车辐状彩色佛光,头戴繁花缕空峨冠,冠内禅坐一小佛像,面目俊秀,皓齿微露 。
洞的两边凿有十位弟子,他们坐姿颇为别致,或两脚分开盘坐,或双腿曲向一方而盘坐,以次掩护坐台 。在弟子坐像上端,刻有佛家的“极乐世界”图案,长达20米,以“众妙香国”、“剪云补衣”等10组浮雕构成,再缀成琼楼玉阁、奇花异草、甘露珠河、缥缈云彩等,烘托出“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伴朝昏”的极乐景象 。
茗山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的虎头山巅 。距安岳县城63公里 。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该寺创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 。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观景、求知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
虎头山脉层恋叠翠,群山拱衬,独虎头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视诸峰 。山上古道壁立,环山佛像林列 。现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躯,其中单个造像34躯,1至4米的造像50余躯,皆雕刻于顶峰绝壁,雄伟壮观,艺术精湛,是极有价值的摩崖石刻精品 。
茗山寺造像
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佛、观音、大势至、文殊、毗卢佛与东岳大帝合窟、十二护法神将等 。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则多呲牙咧嘴,杀气腾腾 。乾隆四十六年碑文云:“炼金丹,修舍利,道不离夫仁义 。东青牛,西白马,理本原于至城 。所谓自作自受,晓于前而扬于后也 。”此段文意最能说明此区“三教合一”之风 。
孔雀洞
与茗山寺相邻的孔雀洞,沟深岩险,绿树成荫,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明代隆庆四年(1750)僧崇智在此建寺 。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为孔雀寺 。其洞依岩而凿,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 。洞内镌刻一立体金身孔雀,高达2.3米,造形生动,雕刻艺术精美,形象逼真 。孔雀背上驼着八叶莲花 。最引人注目的是现存最完好的“孔雀明王”造像,孔雀明王菩萨跏跌坐于白莲花上,造像秀丽大方,头戴化佛宝冠,胸饰璎珞,身著双领下垂大衣,左手执莲蕾,左下手捧蟠桃,右手握雀羽,右下手托贝叶经 。该洞构思别致,造型奇妙,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孔雀洞后山顶上,有一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高15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该塔古朴秀丽,保护完好,在四川省石塔中属罕见 。
玄妙观
开创于唐代,是集农业生态景观与文物保护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
玄妙观是我国道教造像胜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状的平顶巨石周围,前后各长约10米,左右长约6米,高约5米,顶平 。四面立壁凿为造像龛、大小龛窟达79个,石刻造像1293躯,全为唐代的精美雕刻 。主要造像有老君释迦并坐、真人、十二时神、金刚力士、九头鸟、观音、势至等 。
玄妙观以道教造像为主的摩崖造像,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不但省内独有,在全国也属罕见 。不论雕刻的道教造像还是佛教造像,均生动优美,仪态万千,错落有致,十分和谐 。在79个造像龛窟中,有12个佛、道联合造像龛 。有的正中为道教老君,两边刻佛、菩萨站像;有的龛正中为释迦牟尼和太上老君坐像,左边则是佛教菩萨,右边系道教金仙 。这为历史上佛、道互相联合、渗透、借鉴,提供了确切的佐证,是反映我国晋以后道教与佛教相互渗透、借鉴与联合这一现象的代表性实物 。布满各龛壁的观、阁、楼、台、斗拱、法器、乐器、服饰等都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 。特别是众多的道教金刚力士像,高大与真人相近,踞脚扭腰,富于写实,形态极为生动、威严 。仙女、伎乐姿态优美、惟妙惟肖,是研究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贵材料 。
玄庙观现存唐碑四通,一块系唐开元十八年(730)同邑人李玄撰刻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另一块唐碑高2.4米,宽1.27米碑题为"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碑文前半部刻道教创始概况及教义传说,后半部记述从大唐开元六年凿龛造像至大唐天宝七载(748)丙子八月已亥二日庚子功毕的过程 。现存镌刻年代题记4处,历代游人题刻5则 。
玄妙观在造像布局上独具匠心,打破了宗教造像仪轨的束缚,针对仅一独立巨石的特定环境,充分利用一定空间、空隙,因地制宜地刻出不同形象的神像和龙、狮、青牛、神鸟等各种动物,镌刻错落有致,十分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显示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时代之久远,属全国罕见,闪耀着我国古代艺术宝库的光辉 。
木门寺
在县城以北25公里石鼓乡清泉山 。明洪熙元年(1425)建 。仿木建造无梁石亭 。内葬著名僧人无际禅师 。因门为木制,其寺故名 。亭高12米,长7.8米,宽6.8米 。坐北朝南,其柱、枋、檐、脊、斗拱、鳌头、瓦、桷等皆系石制,工序严谨,外观如“介”字形 。亭内置五级八方石塔,无际禅师归葬其中 。亭内四壁及角砌斗拱12朵,雕弟子站像12尊,皆面向禅师墓塔 。
亭顶造型如莲苞待放,内雕团花图案 。亭侧有明碑2块,刻记木门寺兴建及无际禅师事略 。全亭被三叠木结构斗拱大殿覆盖,塔于亭中,亭于殿中,造型奇特,气势轩昂,雕工精美 。
石刻特点
年代久远
安岳石刻丰富多彩,古、多、精、美是它的特点 。
是其雕刻年代久远,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历史记载它在南北时期开始兴起,并且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此它具有古朴的历史韵味,体现出了丰富而又浓郁的历史气息 。
数量居多
其数量居多,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经文40余万字,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如此多的时刻体现出了安岳人民对石刻的执着和喜爱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这说明当时宗教已盛行于民间,并且人们已将它具体化,它也体现出各个时代人们的信仰 。石刻的内容丰富,包括佛、菩萨、罗汉、金仙、供养人、力士、伎乐、飞天、珍禽和各种护法神外,还雕刻有“经变图”和古建筑图像,它从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会和世俗生活风貌 。
工艺精湛
其雕工精细,刀法娴熟,技术精美,每一尊石刻都神态各异、炯炯有神 。能工巧匠们将它们化静为动,化虚幻为现实,并且都充满着生命的气息,生动而富有情趣 。这些让人充满着想象力的鬼斧神工般的摩崖石刻仿佛在讲述一个个远古的故事,无不引人遐思 。如此精美的石刻,不仅体现出了设计者高超的技艺,而且体现出安岳人民对雕刻艺术及技艺的热爱与崇拜 。
姿态优美
其姿态美,形象美,气质美,而且千姿百态 。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就称赞“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 。其独特而优美的姿势再加上精妙的彩绘,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无论你在何处观赏它,都感觉到它注视着你 。八庙卧佛沟的卧佛,堪称世界左侧卧佛之最 。它不仅身躯庞大,而且姿态怡然,颈枕花石枕,大耳垂挂一双绽花耳环,双目微闭,脸旁慈祥端庄,显出坦然神情,令人对佛的美喟然浩叹!这些都无一不展现出安岳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显示出他们博大的智慧 。
文化内涵
安岳石刻独具匠心,精妙绝伦,它充分地体现出了安岳人民智慧的结晶与财富,也体现出了他们对石刻艺术的酷爱和追求,和他们对石刻艺术的毅力与恒心,以及他们精湛的技术与巧妙的设计能力 。
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安岳石刻,在沉睡了千年之后又苏醒过来,闪耀着熠熠光辉,将其美伦美焕的姿态和安岳人民对石刻艺术的造诣展现于世人面前 。一块又一块石壁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展露出来,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不令人赞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