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望楼 , 即曹操建于故乡的望楼 。此楼建于军事设施地下运兵道之上 , 高大巍峨 , 视野开阔 。本用于军事了望 , 但曹操与众文人经常登楼遥望饮酒赋诗 。曹子建名篇《画角三弄》即作于此 。谯望楼 , 因曹氏父子文治武功 , 成为当时中原的第一名楼 。
据史书记载 , 谯望楼和东、西观稼台是由曹操同时兴建的 , 观稼台用来远观庄稼的长势 , 谯望楼则可以远望全城军民的事态 。当时的谯望楼高八仞 , 相当于现在的20余米高 , 在当时多为低矮建筑的情况下 , 显得非常高大 。
作为曹操地下运兵道保护与利用项目的主体建筑 , 谯望楼地下一层 , 地上六层 , 两侧还建有附楼 , 总建筑面积为5959平方米 。成为亳州古地下运兵道的入口和游客服务中心 , 以古色古香的韵味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
今天的谯望楼是一座仿汉主体建筑 , 地下一层 , 地上六层 , 地上六层分别为建安文学馆、序厅、书画厅、服饰厅、乐府厅、赋诗厅 。地下一层为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 , 经过这一层 , 来到穿越时空隧道 , 就可以进入曹操地下运兵道了 。
古时谯望楼 , 刻有曹植诗句
时光追溯到约1800年前 , 如今的亳州在那时叫谯县 , 从这里走出的多才雄主曹操在老家最中心、最高处大隅首附近建一楼名为谯望楼 , 据说它不仅能够观敌瞭哨、充当瞭望台 , 还是曹操用来宴请宾客、吟诗作赋的场所 。
作为曹操的老家 , 在东汉末年那个“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年代 , 亳州可谓是中原的核心区域 , 那时位于亳州城最中心大隅首附近的谯望楼 , 自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
根据史料记载 , 谯望楼和东、西观稼台是同时兴建的 , 观稼台用来远观庄稼的长势 , 谯望楼则可以远望全城军民的事态 。至于谯望楼具体的位置 , 可以确定的是它就建在大隅首附近 。
随着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 , 昔日辉煌的谯望楼也淹没在了历史中 。关于谯望楼的功能 , 除了用来军事瞭望 , 据说还是曹操用来宴请宾客、吟诗作赋的场所 。史书中便记载着曹植为谯望楼作《画角三弄》的事情 。
“曹植是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 , 文学才华极其出众 , 谯望楼建成后 , 曹操便命儿子曹植写点东西来记录一下 , 曹植便作了《画角三弄》 。”李绍义介绍说 , 画角是古代乐器名 , 形如竹筒 , 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 外加彩绘 , 故称“画角” , 吹奏起来声音高亢 , 想必曹植取名《画角三弄》 , 意思就是想警醒世人、让人深思 。
明代国子祭酒胡俨在《谯楼画角三弄记》中说:“画角之曲有三弄 , 乃曹子建所撰 。其初弄曰:‘为君难 , 为臣亦难 , 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 , 守成亦难 , 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 , 保家亦难 , 难又难’ 。”
【亳州谯望楼】 如今的谯望楼 , 是亳州古地下运兵道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的仿汉主体建筑 , 该楼地下一层 , 地上六层 , 两侧还建有附楼 , 总建筑面积为5959平方米 。
- 亳州肘搁
- 亳州人新婚之夜点长明灯的习俗
- 珍贵的传统民间哑舞剧:亳州大班会
- 亳州丧葬习俗 泼汤和净脸
- 亳州当地结婚习俗 开脸和绞脸
- 亳州地区关于断头婚的讲究
- 亳州73、84民俗:闯岁关的素饺
- 亳州民间习俗:农历五月挂香包
- 亳州俗语
- 亳州古庙会 锣鼓铿锵韵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