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西递古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 。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西递村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坐落于黄山南麓,村前的牌楼西递始建于宋朝的元佑(宋哲宗)年间,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 。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
据史料记载,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从政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华丽的住宅 。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 。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 。因其政绩显着,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 。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 。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剌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
“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
【安徽黄山西递古村】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