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Dharma-samudraVihāra)(FahaiTemple)法海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 。明正统四年(1439年)创建,五年建成 。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本寺的宝贵遗产和主要特色,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 。
法海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才建成 。寺有“五绝”,即明代壁画、古铜钟、白皮松、藻井曼陀罗和四柏一孔桥 。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 。今仅存大雄宝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 。据碑记记载,当时寺内建筑,中为大雄宝殿,左右列为伽兰、祖师二堂,环翼两底 。后殿(藏经阁)之前,左为方丈之所,右为选佛之场 。四大天王殿在大殿之前,另有钟鼓二楼 。护法金刚殿又在四大天王殿之前 。寺外有垣墙围绕 。在距寺大约一里远的山下建有“远门” 。法海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精美壁画中所绘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线条流畅,衣纹飘逸,色彩鲜艳,历经600多年而不变,实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法海寺为明英宗正统皇帝的亲信大太监李童所主持修建 。相传李童在梦中受仙人的指点,说在京西翠微山麓有一仙境可为佛门圣地 。李童就率宫人前来寻找,果然在模式口村北找到蟠龙山麓和古刹龙泉寺 。在龙泉寺东边的翠微山麓他们找到一块宝地,这里三面有山环抱 。李童请示明英宗后,十分信奉佛教的明英宗下旨在这里修建法海寺 。寺建成后,明英宗亲题“敕建法海禅寺”,所以法海寺为皇家寺院 。法海寺的寺名“法海”,在《佛学大辞典》上解释为“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 。
【北京市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坐北朝南,山门殿为天王殿,前院东西有钟鼓楼,院正中为大雄宝殿 。法海寺内有著名的“四绝” 。即大雄宝殿内著名的明代壁画,殿外的两棵明代的巨大白皮松“白龙松”以及铸有汉文梵文的大铜钟和曼陀罗藻井 。
法海寺的古树名木很多,如在山门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小石桥 。小石桥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 。在法海寺的山门前,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 。
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西边的一棵干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干周长5米 。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著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 。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五百六十多年 。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为“白龙松” 。这两棵白皮松为京城名松,白干绿冠与大雄宝殿相映相辉 。白皮松自古就被我国人民视为“白龙”或“神龙”,多植在宫殿、园林、陵寝、寺庙中 。
法海寺大雄宝殿的明代壁画是驰名于世的,堪称为“国之瑰宝” 。得到了文物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如徐悲鸿、叶浅予、张仃、侯仁之、罗哲文、单士元等的一致认可 。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都是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笔法细腻,用色考究 。殿内计有大幅彩绘壁画十幅,有“佛会图”二幅、“祥云图”三幅、“三大士图”三幅、“ 礼佛护法图”二幅 。其中水月观音像被我国美术界认为是佛教绘画中的珍品 。其画像面目端庄如月,显得大慈大悲 。尤其是水月观音的披衫,线条精细,显得薄如蝉翼,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更觉观音的慈悲可亲 。
壁画分布在殿内墙壁上,共有9铺,佛龛背壁的3铺,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普贤菩萨 。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 。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 。
殿北两铺,为“礼佛护法图”,有30多个人物,刻画生动,肌肉、服饰都富有质感 。这些壁画是明朝宫廷画士和民间画士精心绘制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虽已500多年,仍色彩鲜明 。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佛神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 。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 。所绘人物、神怪、 禽兽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庄严肃穆、或清新明净的佛国仙境画面 。
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 。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 。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牟尼佛的无限诚心 。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 。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
法海寺的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而著称于 世 。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有10幅完整的明代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门西侧、殿中佛龛背后和殿中十八罗汉身后的墙上 。佛龛背后中绘观音,右绘文殊、左绘普贤二菩萨,周围绘有善财童子、韦陀、供养佛、马川狮、驯象、人及鹦鹉鸟、清泉、绿竹和牡丹等 。其中以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给人以清新 明静之感 。大雄宝殿顶部有三个藻井、天盖上的"曼陀罗"和菩提像也画得十分精美 。
十幅壁画共绘有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虽是550余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 。可以与敦煌宋元壁画媲 美的法海寺壁画将会被很好地封存起来,游人再来时看到的将是这些壁画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 。由于空气、灰尘的日久侵蚀,保存了560年的壁画出现了剥 落、颜色褪色等情况 。
据介绍,“文革”时,红卫兵住在殿内,由于过去殿内僧人点的蜡烛熏黑了大殿的下 半部,而上半部比较高,殿内没有灯光,红卫兵才没发现这些壁画是由许多金箔制成的,从而逃过一劫 。为了保护这些艺术瑰宝,市文物局决定对壁画进行复制,而原壁画将被封存 。在原来药师殿的基础上将重建一座与原来一般规模的药师殿,复 制的壁画将全部在这里存放,而存有明代壁画的大雄宝殿将只对文物专家开放 。
另外,法海寺还存有建寺时铸造的高约2米的铜钟一口 。还存有明代木雕佛像、供桌和较为完整的法器,都是艺术珍品 。
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相比较,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宫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比永乐宫确实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 。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 。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 。特别是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欧洲15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