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潮人昔年信奉“太子爷”,相传所祀乃南宋末帝赵昺 。尤其是澄海,在城南建了“太子爷宫”,巷也称“太子爷宫巷” 。巷今犹存 。
赵昺经潮州时只有5岁,封卫王 。其兄赵罡为帝,号端宗 。那一年是德枯2年,元兵陷临安,俘太后恭帝北去,8岁的赵罡于5月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 。11月,元兵人闽 。赵罡赵昺走泉州,人潮州,时1276年冬 。君臣于潮州约停留个把月 。越年春,帝等转惠州,2月到达九龙,在今日“宋王台”的地方驻跸10个月 。11月,元兵来袭,君臣经珠海到达今吴川之硇州岛,1278年4月,端宗病死于硇州岛 。赵昺即位,改元祥兴,迁新会崖山 。10个月后,陆秀夫负帝投海,宋亡 。时1279年2月,赵昺8岁,距离开潮州才两年多一点的时间 。
潮州人目睹了宋室逃亡过程,也经历了亡国的惨剧,因而不能不对赵宋那群孤儿寡母遗老孤忠抱同情以至崇敬的心态,特别因为他们为国而殉 。至于澄海,因曾是陆秀夫贬谪之地,对这位帝师、皇室股肱在感情上更深了一层 。所以,潮汕地区有关宋帝昺的传说特别多,在全国肯定是绝无仅有的,举其大者有:
潮州城开元寺旁有八角形大井 。传说当年陆秀夫护宋帝路经此地,口渴难耐,见井而愁无汲水之具,嗟叹之际,水骤涌至井面,帝即掬水痛饮,慨言“井也知君臣之义”,因名“义井” 。近年作为文物,已围上铁栏保护 。
澄海上华镇上坑乡东南面,有一石板小桥,相传宋室君臣至此,被水沟挡路,一大将即抬石板架桥,后人遂取名“接龙桥” 。
南澳的宋井、太子楼等地遗址更为有名,近年已成旅游胜地 。此外,澄海还有“无尾螺”、“击剑石”等传说,均与赵昺有关,反映了群众浓厚的民族感情 。
此外,解放前潮州戏班祀奉太子神,四月初二太子爷诞,戏班童伶要派款办供品祭拜 。倘以为童伶们特别崇仰赵昺,怕有些牵强 。依我看来,该习俗恐与另一传说有关 。据载,江西省南丰县石邮乡有一神庙,俗称“傩神太子” 。关于太子神的由来,传说李世民在内宫粉墨登场,自演戏文,年幼的太子坐宫女怀中观看,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不慎坠地而亡 。世民痛甚,谥封“傩神太子” 。许多地方的戏班均供奉太子爷 。潮剧童伶拜太子神,或许与此有些关联 。
从前,潮汕各地有“太子爷巡家门”的风俗,巫人挑着太子神——一身太子妆扮的木偶,挨家巡视,念念有辞,驱赶邪鬼保平安 。人们相信帝昺神游故土,能给百姓带来好运气 。要这位末宋幼帝来护国保民,分明强人所难 。但黎庶因此获得某种感情上的慰藉,却是真的,于是,便纷纷在太子爷面前乐捐了 。
【潮州“太子爷”的传说】 此外,有人认为,民俗中的太子爷,实是《封神榜》中的哪咤太子,寿诞为三月十七日 。或为佛祖释迦牟尼 。释迦之父为国王,故有“太子”称号 。生辰为四月初八 。
- “春夏秋冬”四季姓氏
- 邹城孟子庙会
- 莫让“群发请柬”助长庸俗风气
- 河曲南也村“人口会”捏灯盏民俗
- 广东潮州潮安的三元塔
- 固始新生儿的“洗三”礼
- 陈行谣谚
- 中国传统利是文化
- 河南宝丰鸡鸣寺的传说
- 郑板桥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