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市英都拔拔灯


泉州南安市英都拔拔灯

文章插图
英都拔拔灯,正月初九在南安市英都镇盛大举行 。烟花绽起,鞭炮声响起,红灯笼亮起,拍胸舞跳起,灯阵如火龙起舞,人群似潮涌翻腾 。
每年正月初九,南安英都镇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灯会:英都拔拔灯 。每年将有上万人加入到拔灯活动中,作为全国九大灯会之一,拔拔灯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英都“拔拔灯”起源于古时纤夫“拔船” 。英都自古就是南邑富庶之乡,境内的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到逆水行舟的时候,就需要船夫拉纤,俗称“拔船” 。
后来,这种劳动被英都人民融入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之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河运平安,年丰兴旺,几百年来延续不断,唯一有所改变的,就是古人们是在灯笼里点蜡烛的,而到今天,在各个灯阵的尾部配有发电机,让整条灯阵的灯火长明,绵延数里 。
拔拔灯民俗在英都镇代代传承,至今已历700多年,游灯队伍的灯笼用大绳拉拴,为首者肩负大绳弓身拉动队伍前行,生动地再现了几百年前英溪纤夫逆水行舟的壮观场面 。拔拔灯活动已成为当地村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福盛典 。
英都“拔灯”由来已久 。宋元时期,以泉州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崛起,每年夏冬雨季,泉州郡守和市舶司官员率领外国番商使者,在九日山下昭惠庙举行隆重的祈风仪式,拜祀海神盛极一时 。泉州各沿海港口、内河驿渡码头纷纷建海神庙,英都昭惠庙便是其中之一 。英溪水九曲十八弯,船工用驳船航运,把英都的粮食、丝绸、薪炭、茶叶、笋干等运到泉州 。为祈求航运顺利,船工都到英都码头拜祀 。通常逆水行舟需拉纤,俗称“拔船” 。英都昭惠庙每年元宵灯节,乡人把逆水行舟拉纤和喜庆迎灯结合起来,产生了“拔灯”民俗游乐活动 。
事先备好特制的数条粗大的长缆大麻绳,各家各户带来各式灯笼,每盏灯笼间隔二尺左右,挂在大绳上,每条可悬挂数十盏甚至一百多盏,称为“一阵” 。数条连成数阵,选择一名体形剽悍的男子为首,前头打起两把大火把,并排行进为主导 。后面数十人紧扶灯绳呼喊着快步紧跟,生动地再现当年英溪船工拉纤时逆水行舟奋力拼搏的壮观场面 。
通常有十多“阵”,多者二十“阵”左右,各“阵”之间,“大鼓吹”、“花鼓唱”、“车鼓舞”、“南音弦管”、化装戏艺掺杂其间,到了家家户户门口、鞭炮、火花、烟火持续不断,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
南安英都“拔拔灯”精彩纷呈
“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是南安市英都镇英溪流域一种特殊的民间灯会 。据了解,英都自古为南安富庶之乡,素有“金英”之称 。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至逆水行舟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 。后来,这种劳动被融合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之中,以祈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
农历正月初九日是道教祭天的日子,是玉帝的生日,俗称“天公生” 。气势磅礴的“拔拔灯”民俗活动就从供天开始 。做完“天公生”,当地群众接着把供品挑到昭惠庙供“仁福王”诸神 。敬神之后,才可以着手行动关于“拔拔灯”的事宜 。吃过午饭,英都镇民山村和英东村两个村就开始为“灯阵”做准备工作,一条近百米粗大的长缆绳上悬挂数十乃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 。傍晚,这支27灯阵到昭惠庙前会合,称为“会灯” 。每阵领头由一名青壮年胸前缚扁担,肩负大绳,作船夫拉纤弓身前行,拉动灯阵向前行进,状如“拔船”,“拔拔灯”一词由此而来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人扶住灯绳“护灯”,整个阵伴着整齐响亮的“号子”声前行 。因各阵均配有发电机,所以笼中灯火长明,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条蜿蜒的“火龙”飞舞 。各阵间还穿插着“大鼓吹”、“车鼓舞”、“花鼓唱”及南音管弦乐队,形式丰富多样,场面十分热烈壮观 。灯阵会齐后,抬出神轿,仁福王“起驾”出宫,“拔拔灯”队伍正式出动,各路灯阵按次序巡游,也称“脱壳”,并向洪氏家庙挺进“谒祖” 。灯阵穿梭于村落之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在门口燃放焰火,俗称“迎灯”,男女老少笑逐言开,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 。
拔拔灯是群众性的活动,需要有组织者 。各路灯阵的组织者称为“灯首”,“灯首”每年一任,有当年新结婚的男青年报名参选,在昭惠庙前的神坛掷告杯决定 。村民们都以能当“灯首”为荣,因为当上“灯首”也预示今年的好运 。做为当地农耕时代农民独有的迎春祈福盛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拔拔灯”民俗更成为群众闹春庆丰年、游乐歌盛世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英都镇都会举办“拔拔灯”游春闹灯活动 。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都拔拔灯”代表性传承人廖榕光高兴地告诉笔者,“拔拔灯”民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许多在外谋生的年轻人都跑回家乡参加这项活动 。特别是,“英都拔拔灯”被列为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参与和观看“拔拔灯”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的灯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廖榕光还告诉我们,以前“拔拔灯”只让家中的男丁参与,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当地人已转变观念,现在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想参与,就可以加入“拔拔灯”阵中“护灯” 。
“拔拔灯”看似简单,实际上含有很高的技巧性 。数百米长的灯阵要平稳前进,几百个游灯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步调一致,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护好灯 。居住在偏僻山区的英都人巧妙地利用正月初九日举行“拔拔灯”活动,改“观灯”为“游灯”、“迎灯”,变静态为动态,是对我国赏灯习俗的创造性改革,使英都人的春节独具特色 。
【泉州南安市英都拔拔灯】 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一年中最热闹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 。这一天,英都镇昭惠庙前都会聚集数万名群众,群众以“拔拔灯”的民俗形式期盼丰年,达到“万人空巷”的场面,而“英都拔拔灯”更是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