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悲壮的伍子胥 改变了水城苏州历史


一腔悲壮的伍子胥 改变了水城苏州历史

文章插图
【一腔悲壮的伍子胥 改变了水城苏州历史】 中文名称:伍子胥
又名:伍员 字子胥 申胥
性别:男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559—484
相关事件:伍员教吴病楚 伍子胥过昭关
相关人物:吴王阖闾 申包胥
那是公元前522年的某一日,一位楚国汉子翻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已比较昌盛的吴国之地 。他不是来做生意和谋生的,他是来复仇的 。此人叫伍子胥,东周列国时的一位忠臣之后,父亲伍奢在朝仗义进谏,被楚王砍头丧命 。一夜急白了头发的伍子胥仓皇出逃 。可何处是归身之地?伍子胥最后决定:到吴国去,好日后借兵回来复仇 。
命运凄婉的楚国好汉来到吴国都城苏州时,已人不人、鬼不鬼之状,看上去与大街路边的疯子乞丐无异 。伍子胥身上一无所有,只有手上的一支竹箫 。他披头散发,如此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
芦花渡口溧阳溪,
千生万死及吴陲,
吹箫乞食凄复悲!
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楚国汉子的凄婉之声,令过路人无不驻足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相面先生,他细细端详了一下伍子胥,不由大惊失色:“吾相人多矣,却从未见如斯貌者!此人必是翻天覆地之人也!”于是这位相面先生拉起伍子胥,说:“走,你跟我去见一个人 。”
相面先生带伍子胥去见的是吴王阖闾 。吴王对伍子胥大为赏识,日后又因伍子胥屡立战功,便封他为吴国宰相 。
伍子胥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并答应为他伐楚 。
当吴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吴王却闭口不提伐楚一事,这令伍子胥非常着急 。经过一番了解,伍子胥得知吴王是怕伍子胥借吴国的军队去报私仇,到时误了大事 。于是,伍子胥决计推荐一个能够让吴王放心的人,他觉得孙子是最合适不过的 。当时孙子离开齐国来到吴国已多时,并写出了《孙子兵法》,但却苦于无人向吴王推荐,只得隐居起来 。后来,伍子胥多次向吴王谈及孙子,希望吴王予以重用 。可是吴王对伍子胥的推荐十分冷淡,以为他是要在朝中自树羽翼 。
直到第七次推荐时,伍子胥才有了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他说:“居不隐者,患不远;身不逸者,志不广 。”意思是说,大凡高隐之士,一般都会远离尘世,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冷静的,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治理国家的大事 。这种人一旦受知遇之恩,就会舍生忘死,报效国家,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接着,伍子胥向吴王介绍了商汤不以伊尹出身卑微,举任以国政,最后帮助商汤打败夏桀的例子 。
听了伍子胥这番话,吴王这才同意看一看孙子所著的兵法十三篇 。等到看完,吴王便迫不急待地上门看望孙子,君臣一番交谈之后,吴王很快就任用孙子为将,率领吴国军队挥师伐楚,直至占领了楚国国都郢城 。
这个荐才过程足以看出伍子胥的过人机智 。首先,伍子胥对被荐者作了一番仔细的甄别,因为他自己是楚国人,因此他举荐了齐人孙子 。其次,以诚感人 。举荐一个人才,前后有七次之多,这在古代也是不多见的 。再次,使用技巧说服人 。伍子胥在说服吴王重用孙武时,举了大量古代君王不论尊卑,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例证,以此打消了吴王的顾虑 。
据《史记》记载,伍子胥帮助吴王大破楚国,同时也报了自己埋在心头19年的大仇——将早已死去的楚平王从坟墓中挖出来,鞭尸三百下,还把楚国王室宗庙烧了个精光 。
伍子胥后来又扶助阖闾之子、吴国新君主夫差数十年,使得吴国成为东周列国中的强雄 。后来夫差在与越王勾践之间的那场“卧薪尝胆”的恩怨中没有听取伍子胥的良言苦劝,导致越国灭吴 。伍子胥在这过程中含愤自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幕痛苦的忠臣悲剧 。
岁月如流 。几千年来,富国之地的苏州人从来没有忘记伍子胥这个名字,这是因为苏州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且至今保存得如此完整的水城就是当年伍子胥所建 。公元前514年,就是在伍子胥奔吴的第8年,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效忠吴王和为苏州人民造福而修建了当时叫“阖闾城”的姑苏城池 。这一大手笔使伍子胥在苏州的几千年历史上成为最受后代尊敬的人,他对苏州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唐代白居易《登阊门闲望》)2500多年过去了,苏州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和战事的磨砺,可她从未从整体上改变过自己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独特格局,此格局亦称“双棋盘”的三纵三横的水城格局 。
“水城苏州”是伍子胥留给苏州、留给中国和留给世界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