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岭灯会是种独特的灯会,是一种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既是种民间舞蹈,又汇集了民间竹编艺术,焊接扎彩艺术,民间杂技艺术,脸谱艺术,民乐演奏艺术,剪纸艺术,彩绘艺术,戏剧艺术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玩的是灯,妆的是戏,演的是舞,讲的是礼,唱的是歌,如:龙灯、花灯、牌灯、台阁、秋干、断丝炫锣鼓、高跷、大头灯、腰鼓灯、东乡道戏等等 。
许岭镇自明代兴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先民们在这块秀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传承 。在辛勤劳作的同时,创造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民俗文化,积淀成古镇文化的博大精深——许岭灯会更以古朴雄浑、怪异清新、意境深远,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当地老百姓所喜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独特的灯会,2009年断丝炫锣鼓灯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许岭灯会,以前一般在年前一个月准备,由街道居民以及能人巧匠自发创置,不计报酬 。正常年景和节日一般不举行大型出演,只有在大灾之年过后第一个春节由佛教、道教人士“点光”演出,其寓意在于祈求天地神灵不再降灾于民,冀希风调雨顺,百姓平安幸福,天下大同 。后来,逐步被娱乐和喜庆所替代,但表演的仪式、风格仍然保持着本来面目和特点 。
许岭灯会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起源于清朝道光二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历史 。以前没有这么多节目品种,也没有如今的盛势,只是由家境较好,根据年景的好坏来出灯 。比如龚家的台阁灯最为独特,台阁灯就是整灯在4米多高处端坐一3岁至5岁小孩,化妆着装(传说凡上座的小孩,将来有神灵保佑、平平安安、大富大贵等),底盘装有滚动轮,内能上下翻动,外能720度转动,全是钢材焊接,四方篾编扎彩,插着蜡烛,点燃后,绘制地方熟悉的戏剧人物图像就四周转动 。表演时配有男性青年8人,既是保护4米多高处的小孩和作人力驱动,又是维护秩序,并也根据表演的故事情节着衣化妆,另外,还配备4对“灯牌”,牌灯用篾编扎,宣纸作绳,宣纸裱糊,并绘制不同纹饰,由4个女孩分四方装彩手持,出演时唢呐开道,先由“牌灯”盛装出场,护场8人听锣鼓点声走台步,鱼贯而入 。俗称打场探路 。然后“台阁”进入,辅以民间舞蹈及民间曲牌伴唱,唱词均以淳朴地方方言,别具一格,甚是热闹好看 。
许岭灯会的竹制编扎、焊接堪称一绝,即具生动的艺术构思,各种鸟兽、人物造型独具夸张,又有巧妙地编扎和精致绝伦的编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独具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高超制作技术 。灯会竹扎,先用青竹劈成细篾,后用宣纸做成纸绳绑扎,等全部轮架制成后,宣纸裱糊,配以各种彩纸,再在彩纸上绘描各种纹饰 。正是由于这些民间能人巧匠精心制作使灯会成为节假日和商业开发庆典的盛会,也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看和参与的民间盛会 。
许岭灯会历经了170余年的传承和发展,从扎制、焊接、化妆、彩绘到表演,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也遇到了传承问题 。虽然自1986年至2007年春节先后举办了近五次大型灯会 。可现在懂得制作、玩的人越来越少 。虽还有几位老艺人健在,但年龄都已经达80多岁,所以培养灯会传承人已迫在眉睫,需引起当地镇府、文化部门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
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作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遗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要充分发挥镇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参于到保护和发展中,才能形成强有力量,对非物质文化实行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事实证明,没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就没有规模宏大、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节目达17种、演职人员近千人的2007年大型迎春灯会 。进县城演出时招来全城空巷、人如潮的盛况 。
【许岭灯会】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参与作用,让非物质文化存活于民俗风情中,群众是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也只有实行“民间事民间办”,广泛地调动群众积极性,才能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搭建一个展示发展的平台 。要充分利用许岭镇地理优势独特、地貌环境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借用旅游载体,把非物质文化变成动态的展示活动,充分利用镇政府正在申报朱书墓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契机,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的旅游项目,打造好、利用好“朱书”品牌,将非物质文化许岭灯会这种宝贵的资源整合到旅游项目中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传承保护的效果 。
- 江西石城灯会
- 乾元:乾龙灯会
- 花灯之乡-云南弥渡:原生态的花灯灯会
- 陕西洛川灯会
- 辽宁建昌灯会
- 河南汝南野猪岗龙灯会
- 广东信宜镇隆六双村正月十七花灯会
- 江西波阳花灯会
- 福建宁德霍童“二月二”灯会
- 江苏常熟民间风俗 梅李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