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稿才是对营销效果负责

比稿才是对营销效果负责
文章图片
在广告营销行业 , 关于比稿的争议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 。
·2015年 , 加拿大一家独立广告代理公司创始人制作了一则名为《SayNotoSpec.》的视频 , 呼吁广告人拒绝不公正的比稿 , 视频一经推出快速在YouTube下创造150万播放量 , 成为当周YouTubeCanada第二热门视频;
·2018年 , 国内21家独立创意公司发起了一份“付费比稿”倡议 , 联合起来要求品牌主在招标过程中 , 支付比稿费用 , 这则“付费比稿”倡议很快刷遍朋友圈 。
·更有国内的一些营销服务机构 , 以“不比稿”、“先付款”的标签被业内所熟知 , 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话题……
其实 , 比稿这件事的价值倒并不用去过多强调 , 比稿本质上是一种公开竞标机制 , 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 , 这与每个人在消费前都会“货比三家”是一个道理 。
如果没有公开竞标 , 一方面很可能会降低项目最终质量 , 无数“豆腐渣工程”就是这么来的;另一方面也极容易产生寻租腐败行为 , 产生利益输送的裙带关系 。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 , 比稿其实是一个“活水机制” , 成为推动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生性力量 。
那么 , 既然“比稿”如此重要 , 为什么广告营销行业总是对其存在争议呢?
一、“比稿”怎么就引发如此争议?
仔细观察过去所有有关比稿的争议 ,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细节:
1、品牌方几乎从来不拒绝比稿;
2、对比稿产生质疑的 , 大多都是规模较小的独立型代理商、创意热店;
品牌方不拒绝比稿 , 显然是因为比稿符合品牌利益 , 不仅能够帮助品牌更好地评估代理商的匹配度 , 也能够进行团队的前期磨合适配 。 当然 , 同样不该忽视的一点是 , 相比于代理商为比稿进行的付出 , 品牌方组织比稿成本通常较低 。
独立型代理商质疑比稿的原因 , 主要在于小型团队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 一旦比稿失败又没有比稿费用 , 对团队时间的浪费、公司经营的影响可能都是巨大的 。 也就是说 , 拒绝比稿的根源 , 其实并不是从“广告人”、“创意人”、“营销人”的角度出发 , 而是从“生意人”、“经营者”的角度出发 。
实际上 , 也正因为在中小型、独立型代理公司中 , 公司经营与创始人个人深度绑定 , 因此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头部效应 。 即个别明星公司在面对品牌方时具有较大议价能力 , 有资本选择“不比稿” , 但背后是大量其他的独立型公司 , 依旧需要不断寻找客源 , 进行比稿 。
这其中就产生了幸存者偏差 , “拒绝比稿”、“付费比稿”之类的倡议 , 往往是供不应求的个别公司发起 , 并不能代表行业整体的真实想法 , 但由于这些公司往往具有一定关注度 , 所以才会出现话题效应 。
实际上 , “拒绝比稿”、“付费比稿”这些倡议确实也受到了各类独立型广告公司的欢迎 。 原因在于一方面 , 对于已经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代理商而言 , “不比稿”可以帮助其设立门槛筛选品牌客户;另一方面 , 对于绝大多数的独立型广告公司而言 , 可以有更高机会触达无法接受“不比稿”的客户 。
也就是说 , “不比稿”这件事其实并不关乎广告人的职业自尊(相反 , 越是有能力、有职业自尊的广告团队 , 其实越应该通过比稿进行证明) , 而是经济理性下独立型广告公司的企业生存选择 。
如果我们跳出独立型广告公司 , 走进大型广告代理集团的视野来看 , 极少存在“不比稿”就能拿下项目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品牌客户 , 还是对广告代理团队自身 , 都无疑是风险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