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稿才是对营销效果负责( 二 )


央视大楼的设计需要比稿、奥运会开幕式需要比稿、建造一座桥梁也需要招标比稿……比稿已然是一门显学 , 那为什么在更加非标化的广告营销领域 , “不比稿”竟然会引起如此争议?
当然 , 我们也无需否认 , 由于品牌方所付出的“比稿”成本相对较低 , 这也导致少数品牌方容易滥用比稿 , 例如以“比稿”之名去“骗标”、“陪标” , 甚至是还没有明确brief , 就开始邀请比稿团队出方案、出画面……
但对此我们想说的几点是:
·第一、“骗标”、“陪标”的情况毕竟是极少数 , 这些项目背后通常有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潜规则 , 显然不会是普遍情况;
·第二、没有一个品牌是能够通过“骗标”、“陪标”的方式最终做出好的营销效果 , 因为这类品牌本质上是不相信“专业服务”的;
·第三、至于不明确brief比稿而导致浪费时间这件事 , 对甲乙双方而言其实都是时间损失 , 这背后往往是由于品牌内部沟通层级过多导致 , “比稿”的代理商应该需要对品牌进行专业引导 , 并且了解核心决策人的诉求 , 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brief上 。
二、时代变了 , 营销服务要跟着变在现实情况中 , 过去确实也存在一些品牌与代理商产生了足够信任 , 绕过比稿阶段直接合作 。 即有品牌方与固定代理商长期合作 , 共同不断成长的例子出现;也有代理商被品牌方收购 , 代理商掌门直接成为品牌营销高管的情况出现 。
但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甲乙双方非常了解 , 而且企业发展的步调高度一致 , 尤其是对于代理商来说 , 需要不断迭代 , 打破自身的能力圈 , 帮助品牌方应对各个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营销问题;另一方面 , 这也得益于过去数十年营销环境变化相对缓慢 , 营销总体策略是相对可预期的 。
例如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整合营销 , 尽管在广告创意表达上存在不同流派 , 但在营销传播策略上 , 方法论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 。 正因为外部环境变化相对缓慢 , 并且流量是中心化的 , 因此企业在营销打法上的大方向相对统一 , 可以去交给同一家代理商去长期操作 。
但今天外部环境已经明显出现了巨大变化 , 中心化流量格局早已不存在 , 品牌面对的是一个流量不断细分的传播环境 , 这从“双微一抖”、B站、快手、知乎、小红书这类平台的崛起便可以看出 , 此外用户群体也更加圈层化、垂直化 。 过去靠砸电视广告就能收获知名度与销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
比稿才是对营销效果负责】而不同流量平台、不同用户圈层的营销玩法也变得不同 , 抖音营销的方法显然未必适合快手营销 , 这就一方面催生了针对垂直场景营销的代理公司不断细分 , 另一方面也让品牌方在营销服务机构选择上更加走向专业化 。
也就是说 , 过去品牌营销模式、传播生态相对固定 , 品牌方有可能通过选择一个固定的“整合营销”服务团队 , 即可解决大多数品牌营销需求 。 而如今 , 品牌需要面向不同的细分场景和渠道(如电商运营、短视频、直播等) , 分别选择更加专精的服务团队进行营销服务 。
比稿才是对营销效果负责
文章图片
2019中国社会化媒体生态图谱 , 图片来自凯度
这种营销服务的不断细分 , 显然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 同时从近年来的宏观环境变化来看 , 传播环境、流量生态本身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 。
流量碎片化推动了营销服务行业的不断细分 , 让更多“专业团队做专业服务” ,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营销服务匹配难的问题 , 供需双方信息变得更加不对称、不透明 。 例如 , 一个品牌希望找一个优秀的私域流量服务团队 , 它可能既不知道从何找起 , 亦不知道如何评估 , 这反而又加大了品牌方的营销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