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帅壮族瑶族乡位于肇庆市怀集县西北部,距县城57公里,北与连山县接壤,南邻中洲镇,西与冷坑镇交界,是壮、瑶、汉三个民族的集结地,是广东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下帅壮族瑶族乡的风俗习惯有趣特别,元宵节、牛皇誔更是闻名遐迩,民间艺术节目十分丰富,其中壮狮舞、春牛舞分别被广东省和肇庆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帅乡被省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
怀集下帅乡的瑶族、壮族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但瑶族、壮族独特的过年方式和汉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对于瑶、壮族人民来说,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别有一番风味 。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土话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话叫包口瓬 。壮族春节习俗中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 。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
除夕这天,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堂,吃“压年饭”,迎新春 。按壮族春节习俗“压年饭”饭菜要煮多,吃够吃剩,这是预示来年五谷丰登来年有余的意思 。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阉鸡,鱼,家家必有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开始 。做生意的人兴在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期盼新年财源滚滚来 。
壮族春节习俗中初一是不访亲友的,忌拿刀,不得砍东西 。据说这一天拿刀砍东西,就会把新年的好运都砍掉了 。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粽子、米花糖果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
春节期间,壮族人民还开展山歌赛、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初一至十五,丰盛的菜肴,无尽温暖,全靠灶膛里的火 。因此,年间壮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绵延 。壮家贺年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 。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 。初二,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
瑶族春节习俗
每年农历12月15日以后,瑶家就让孩子们吹牛角,敲铜锣,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各家准备过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袜 。杀猪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家自宰一头猪,有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猪或一头牛,把肉类串吊于火炉塘上熏烤加工;酿酒也掀起了高潮 。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杀鸡、磨豆腐、炸三角糍粑,并敬祖先,贴红、黄、绿色春联,过去没文化就贴红纸,放鞭炮 。这一晚,铜锣响彻山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作庆,一直延续到天亮 。
年初二后,除了自己家里办菜,也走访亲戚,或父母兄弟之间互请吃喝,嫁出去的女儿回家拜年 。
小孩子是以敲铜锣、吹牛角、放鞭炮取乐 。男女青年上山入林,过“喜花贵”(即男女自由交往) 。有些大排如南岗、三排、油岭的青年,则组织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等,金坑瑶排的金狮队和麒麟队等还下山到汉区墟镇去作“迎春”娱乐 。汉人也友好地包“利市”,备黄酒接待,谓“迎春接福” 。过了年初六,喜气洋洋的新年活动才算正式结束 。
瑶族新年在农历初一这一天,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花裙子,戴上精美的银饰 。小伙子也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聚会 。集会一开始,首先由三个青年演出“耕作戏”,一个扮牛,一个扮扶犁农夫,一个扮荷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以示预祝丰收和庆贺新年 。人们互相拜贺新春,还举行射击比赛等体育活动 。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
【广东怀集下帅乡壮族、瑶族春节民俗】 其实,瑶人过年准备的比较早,“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买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肉猪,二十七杀现鸡,二十八杀水鸭,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晚团圆酒 。”这一民谣是对瑶人准备过年的形象描述 。
- 广东怀集“七夕取水”民俗
- 广东潮汕中秋节习俗
- 广东信宜镇隆六双村正月十七花灯会
- 广东珠海斗门正旦晚煮菜茶习俗
- 广东珠海斗门中秋节习俗
- 广东珠海传统节日风俗
- 广东肇庆:高要茶果节
- 广东开平春节习俗
- 广东兴宁节日习俗
- 广东高要河台开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