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潮汕地区汉族群众的重要节日 。中秋这天在潮汕 , 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民俗活动 。
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 , 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 , 因为月属阴 , 叫太阴娘 , 民间管叫月娘 。有俗谚说:“男不圆月 , 女不祭灶” , 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 , 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 。就在女人“拜月娘”时 , 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 , 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 , 摆上工夫茶具 , 煮水冲茶 , 一边品茗 , 一边赏月 , 一边品尝月饼 。拜月都在露天场所 , 城市居民 , 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 , 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
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 , 月娘娘 。深深拜 , 团团圆 。好夫婿 , 结良缘 。今年团圆 , 明年团圆 , 年年团圆 。”
潮汕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 。不少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都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 , 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读书聪明 , 成绩优秀 。
有时大人还要撮一点香灰 , 慎重地包在红纸上 , 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 , 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 , 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 , 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 ,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 , 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 。按这里的风俗 , 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 。能大显身手的 , 就是小伙子们了 。他们争着荡秋千 , 比赛谁荡得高 , 转得快 。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 , 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 , “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 。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 , 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 。等到来年元宵 , 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 , 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 , 自从讶讶学语 , 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 。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 。于是到了中秋节 , 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 , 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 , 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 。中秋夜 , 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 , 扛在肩上 , 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 。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 。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 , 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 , 不仅有吃月饼之俗 , 还有相互馈赠月饼之举 , 这就促进了潮汕月饼制作工艺的发展 , 由最初的家庭制作发展到专门作坊制作 , 潮汕月饼更被称为潮式月饼而著称于世;而意溪月饼、苏南月饼和贵屿月饼等早已闻名遐迩 , 与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津式月饼并列 , 成为五种全国闻名的月饼之一 。
这天晚饭后 , 妇女们沐浴更新衣 , 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 , 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 , 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 , 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 。一切停妥之后 , 就点上红蜡烛 , 焚上高香 , 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
入秋之后 , 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 , 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 。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
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月饼 , 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 , 拜月娘时泪流满面 , 再三请求月娘恕罪 。供品除了水果、糕饼 , 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
【广东潮汕中秋节习俗】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头” 。传说是百姓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 , 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 , 且“芋头”形似人头 , 以此来祭奠祖先 , 历代相传 , 至今犹存 。
除了拜月娘 , 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 。早晨 , 孩子们起床之后 , 到处拾瓦片、砖头 , 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 , 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 。塔高一丈余 , 塔围一人不能合抱 , 下面还留出塔门 , 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 。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 。
月上中天 , 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 , 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 , 慢慢地 , 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 。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 , 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 , 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 , 不一会 , 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 , 映红了半个天边 。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 , 大人们喝茶吃糕饼 , 谈古论今 , 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 。至于燃烟堆 , 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 , 拜月结束时 , 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 , 烧瓦塔 , 燃烟堆 , 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 。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 , 这要追溯到元代 。
那时 , 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 。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 , 为了巩固其统治 , 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 , 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 , 只准养胖不准养瘦 。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 , 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 。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 , 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 。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 , 就在八月十五那天 , 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 。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 , 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 , 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 , 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 , 暗中传递消息 , 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 , 一见“杀”字 , 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 。结果—夜之间 , 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 。农村因为村落分散 , 为了便于统一行动 , 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 。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 , 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
直到现在 , 人们在中秋节还继续在拜 。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头” 。有些农村 , 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 , 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蚁窑”)是潮汕的另一习俗 。烧瓦窑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 , 烧瓦塔读成烧“蚁”塔 , 把蚁烧死 。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 , 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危害 。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 , 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 。烧火的时候 , 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 , 火焰变成淡蓝色 , 特别好看 , 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 , 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 , 增加火焰 。
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 , 草差不多 , 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 , 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 , 朝着“蚁窑”撒去 , 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 , 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 , 意为烧白蚁 。
观神、落神即请神 , 是昔时潮汕中秋普遍存在的一个神秘有趣的迷信活动 。据说 , 一到中秋夜 , 诸神也都出来游玩赏月 。因此 , 这一天 , 人们(特别是妇女 , 民间有八月俏(狂)姿娘之称)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 , 就可以使神祗显灵 。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请神活动 , 有落老爷、观亡魂、观篮姑神等多种 。此外 , 还有男孩子们玩的观戏童、观蛤蟆神、观猴神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 。观神时 , 要按请神、催神、退神三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 。观的神不同 , 所唱的曲子也不同 。
落老爷 , 也叫问死鬼 , 是以一个会落神的妇人做主体 , 俗叫同身(即神灵藏身的谐音) , 并让许多妇人念着咒语 , 使同身进入半睡半醒状态 。不久同身便神鬼附身 , 怪话连篇 , 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 , 似真似假 , 神秘莫测 。
观亡魂的方法 , 同落老爷差不多 。只是落老爷谈些神话 , 观亡魂则谈些鬼话和私人家中的事情 。有时因言语的恳切 , 表情的逼真 , 常使家人伤心落泪 , 使场面变得阴气森森 。亡魂也可以在落老爷的时候借灵谈话 , 不一定要特地请魂的 。
观篮姑神是一种游戏活动 , 也须用迷信的咒语 , 在厅里焚香 , 反复念咒 。先让两个小孩子扶着旧竹篮 , 罩上一件老妇女穿过的旧衣 , 走到垃圾堆前请神 。当神来的时候 , 那竹篮能自行摇动 。人们问以人数、年岁等简单事物 , 皆点头置答 。
观戏童是一种孩童常玩的游戏活动 。观戏童即由青少年们推选出几个人 , 手捧香火 , 到野外水田地插上香火 , 拔来一株水稻 , 再插上香火 , 带回村里晒谷埕上 , 反复念了十几分钟咒语后 , 就会见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起来 , 手舞足蹈地唱起戏来 。其余人便也跟着跳起来表演对唱 , 有的是曾见过的戏文 , 有的是临时凑出来的 。当有人呼叫其名 , 或往其脸喷水时 , 他们才能清醒过来 , 不然还会继续唱下去呢 。这种观戏童风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还可看到 。
观蛤蟆神、观猴神等活动 , 其性质与观戏童差不多 , 只是所使用的咒语不同而已 。当神降落之后 , 就会出现有人能象蛤蟆一样钻涵洞 , 跳石头 , 或象猴子一样攀竹丛 , 爬大树等情形 。
观神实际上是一种催眠术 , 利用人处在半睡眠状态下的下意识活动进行引导 , 虽含有一点科学道理 , 但迷信成份甚浓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 , 观篮姑神、观戏童等巫术游戏活动已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不过在偏远落后农村 , 观亡魂等迷信活动仍存在 。
潮汕中秋节美食
潮汕中秋节美食品种颇多 , 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糕饼类 , 潮汕各地月饼 , 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 , 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 , 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中秋月饼是潮汕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 , 潮汕的传统月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即正圆形的占绝大多数 , 意为好兆头 , 在次日 , 没有一个潮汕人无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
二是潮地中秋节季 , 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 , 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
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 , 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其中 , 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 , 过中秋节 , 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 , 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 ,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
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 , 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 , 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 , 再用一个个木馍子 , 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 。压结实了 , 磕出来 , 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 。
“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 , 一些动物形壮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还有用洁白的糯米粿或是加了“艳米”的红艳艳的粿加花生再做成镰刀 , 饭勺 , 收稻桶 , 稻穗 , 等模样的粿品 , 都是寓意着丰收的美味 。此外 , 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 , 尤其香脆无比 。”等等 。
潮汕朥(láo)饼
潮汕朥饼 , 也称潮式月饼 , 是早已扬誉中外的潮汕名饼食 。1949年 ,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 , 他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 。
朥字 , 潮汕方言指猪油 。顾名思义 , 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熟的饼便是朥饼 。朥饼终年应市 , 但以中秋节上市为最合时 , 故被列作中秋月饼之佼佼者 。朥饼以其馅料不同 , 而分别被称为绿豆沙朥饼、双烹朥饼、乌豆沙朥饼和水晶朥饼等 。
老字号的潮汕朥饼有意溪大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等品种 。他们的特色是皮薄而脆 , 馅厚而清 , 香甜软润 。朥饼皮是酥皮多层的 , 制作颇费功夫 , 馅料要精料精制 , 上等的乌豆沙、绿豆沙 , 窑藏隔年最好 。有这种馅料的朥饼 , 吃后凉喉清爽 。水晶朥饼以瓜册、白膘肉丁、芝麻、香葱为主料 , 故较为香甜油腻 , 甚有特色 。
现在有一种炸芋泥朥饼 , 也很有特色 。它用芋泥作馅 , 揉合猪油的面皮包成用油炸 。因芋泥不能久藏 , 冷了也不好食 , 故应即炸即食 , 皮酥馅香而温 , 很受欢迎 , 潮州的胡荣泉小食店 , 每天销售数量很多 。
潮汕朥饼 , 除在南洋群岛享有盛名外 , 在上海也早负盛名 , 是上海四大茶食帮别(广州、潮州、苏州 , 宁波)中的佼佼者 。
- 广东怀集下帅乡壮族、瑶族春节民俗
- 广东信宜镇隆六双村正月十七花灯会
- 广东珠海斗门正旦晚煮菜茶习俗
- 广东珠海斗门中秋节习俗
- 广东珠海传统节日风俗
- 广东肇庆:高要茶果节
- 广东开平春节习俗
- 浙江建德八月十五中秋节拖缸爿风俗
- 广东兴宁节日习俗
- 广东高要河台开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