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人的“年”实际上从“腊月八”一过就开始了 , 老家有个俗语说“上正下腊月” , 意思是从腊月的下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的上半月 , 都应该属于过年的时间 。腊月初八日 , 俗称“腊月八” , “腊月八”的习俗各地大同小异 , 会宁人“腊月八”的习俗也是吃“腊八粥” , 就是将小米熬成稀粥 , 除人吃外 , 还要给家里各个房门 , 牲畜圈门上涂一些 , 大概是犒劳门神的意思吧 , 过去还有一种习俗 , 就是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要将米饭用筷子弄成麦垛形 , 象征来年丰收 。
“腊八”一过 , 上城购置年货的人就多了 , 各地的集市也就进入旺季 , 年味越来越浓了 , 有些村社已经开始张罗着排练社火 。忙里忙外 ,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到腊月二十三日 。
腊月二十三日是个重要的日子 , 这一天要送灶爷 , 晚饭过后 , 在厨房的锅台上放置糖果 , 献上献饭 , 给“灶爷”烧纸钱 , 烧香 。然后取下“灶爷”(农村一般在厨房里供有“灶爷”)的画像 , 和香表一起焚烧 , 叩头鸣炮 , 意思是送灶爷上天 , 希望灶爷能够“上天言好事 , 回宫降吉祥”
送走灶爷的第二天腊月二十四 , 是大扫除的日子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进行大扫除 , 打扫屋子 , 清理环境 , 拆洗被褥 , 屋子里、院子里各个地方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
为什么腊月二十四要进行大扫除呢?有一个传说 , 有一次 , 玉皇大帝降下一道圣旨 , 凡人间犯上作乱 , 亵读神灵的 , 就在这家的屋檐下书其罪行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夜之前下界查看 , 凡有记号的人家 , 一律杀无赦 。灶爷知道以后 , 悄悄的告诉人们 , 在腊月二十三日送走灶爷之后 , 务必把房屋各处打扫得干干净净 , 否则会被王灵官发现禀告天庭 。于是人们便在腊月二十三送走灶爷之后开始打扫卫生了 , 而且要把各个地方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 这便是腊月二十四大扫除的传说 。
传说毕竟是传说 , 不必相信 , 但打扫卫生是个好习惯 , 农民们平时忙 , 正月闲了 , 找个吉祥的日子把家里所有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 , 迎接大年 ,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扫除也是很有必要的 。
除了打扫坏境外 , 人们还一定去理个头发 , 叫“有钱没钱 , 剃个光头过年”意思是穷也好 , 富也好 , 过年的时候先要把头收拾地风风光光的 , 也好清清爽爽过大年 。
过了腊月二十四 , 日子像飞的一样 , 转眼就到了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 也叫大年三十 , 这一天最主要的事情便是贴门神 , 贴春联(守孝之家三年不贴门神和红色的对子) , 大约在黄昏时候 , 全家人要端着香盘到十字路口或门外焚香烧表 , 祈请已故三代宗亲 , 名曰“接纸” , 有的叫“接先人” 。“先人”接进家门 , 然后在上房的堂桌上陈设祭品 , 烧香点烛 , 有的还要展放家谱 , 表示把祖宗请来一起过节 。“接纸”结束后 , 再到厨房的灶前焚香点烛 , 放炮叩头 , 意思是把腊月二十三日那天送上天的“灶爷”再请回来 。到了晚上 ,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 , 会宁人称“扁食” , 其实“扁食”一词在元朝时候就已经有了 ,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里就有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只是后来把“匾食”写作“扁食”了 。大年三十吃“扁食”也有很多传说 , 但主要的原因 ,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 二是饺子有馅 , 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 , 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望 。会宁人常常把硬币放在“扁食”里 , 谁如果能吃出来 , 就意味着来年发财有钱花 , 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出硬币来 , 这些都是老百姓良好的愿望而已 。
晚饭过后 , 有一个风俗叫“跳火”就是在院子里放几堆柴草 , 然后点燃 , 大家列队从火堆上跨过 , 小时候最喜欢跳火 , “跳火”大概是希望以火驱除身上的毛病 , 表达人们辞旧迎新、驱邪祛疫的美好愿望吧 , 也可能是期盼来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跳完火 , 一家人便围坐在上房炕上 , 一边看着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 , 一边吃着糖果点心 , 一边聊着天 , 这叫“坐夜” 。大人们会在“坐夜”的时候给孩子散“年钱”(流行的说法叫“压岁钱”) , “坐夜”是很热闹的 , 一家人难得坐在一起 , 特别是常年在外 , 一年到头难得回几次家的 , 只有这时候才能和家人特别是和老人坐在一起 , 老人们更喜欢看着儿孙们团团圆圆在一起 , 享受天伦之乐 , 年龄越大 , 越珍惜这样的机会 , 我们做儿孙的 , 最好还是克服困难 , “常回家看看” , 想一想 , 人一辈子能在大年三十晚上和父母坐在一起 , 热热闹闹的“坐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有老人在 , 我们永远是孩子 , 年三十晚上依偎在父母的身边 , 我们又会回到幸福的童年 , 而老人们也会满足的不知如何是好 。
“坐夜”的时候 , 老人们一般还会打发子女到邻居家去 , 给邻居的“先人”也烧几张纸钱 , 趁此机会也会联络邻居之间的感情 。
过去的“坐夜”一般是要到天亮的 , 现在简单化了 , 一般到11点左右 , 一家人就将供桌上的“先人”送走 , 然后分头去休息 , 也有一直坐到天亮的 。
正月初一日是春节 , 俗称过年 , 农民们把这一天看成是全年最欢乐而隆重的一天 。天还没有放亮 , 家家户户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 好多人会在半夜的时候去方神庙上烧早香 , 天一亮一家子都早早起床 , 大年初一的早饭一般是吃猪骨头肉 , 急急忙忙吃完早饭 , 全村人一起去“迎喜神” 。老家不叫“迎喜神”而是叫“初新” , “初新”是农村里一年到头最热闹的一天 , 全村人都会走出家门 , 像开大会一样聚集到一起 , 男男女女 , 老老少少 , 穿红着绿 , 特别是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和那些多年不见的游子 , 这时候似乎是和全村人见面的最好机会 , 只要能走动的全都出来了 , 更为壮观的是 , 全村的所有牲畜也要赶出来 , 牛羊驴马 , 也要披红带绿的 , 人们聚在一起 , 由老人带领着 , 来到本年喜神的方位 , 焚香烧表 , 燃放爆竹 , 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这个时候的农村远比城里人要热闹得多 。
“初新”过后 , 各自回到家里 , 家里有老人的话 , 孩子们便会穿上新衣服开始给老人拜年 , 过去农村拜年是要跪下磕头的 , 当然头也不能白磕 , 磕完头 , 长辈会给“年钱”的 ,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给长辈磕头拜年 , 因为那会挣不少年钱 , 现在早已没有磕头的习惯了 , 顶多看看老人就差不多了 。
从初二日开始 , 就要走亲戚了 , 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农村人互相拜年是为了联络感情 , 邻里之间 , 亲戚之间 , 趁过年走动走动 , 这是最朴实的拜年 , 已婚和未婚青年 , 还要携带礼品拜见岳父母 , 叫“转丈人” , 年轻女婿要去给老丈人拜年 , 也要磕头 , 不磕头是不礼貌的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俗 , 就是年前有些单位的拜年 , 用国家的钱 , 用国家的车 , 带上贵重的礼品 , 在各级领导家里穿梭似的拜年 , 这种拜年已经完全变味了 。
初三日下午 , 大人要到祖坟祭祖先 , 意思是过年不忘祖先 , 初五日下午要吃“搅团”(会宁的一种特色面食) , 俗称“缠五穷” , 即赶走贫困之意 。初七日叫做“人七日” , 人们习惯以当日天气的晴阴来占卜人的健康疾病 。初八日叫“天八日” , 据说这天的天气情况可以占卜来年五谷之丰歉 。正月还要唱戏 , 老家叫耍“社火” 。一般到正月初七八就开始耍社火了 , 至于正月十五的习俗各地大概差不多 , 正月十五过后 , 年就算结束了 。
【甘肃会宁春节习俗】 越是贫穷的时候 , 越是盼望过年 , 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平时享受不到的欢乐 , 现在生活好转了 , 人们反倒感觉过年没什么意思了 , 究其原因 , 一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 , 生活的压力大了 , 过年也常常是紧紧张张的为生活奔波;二是是因为生活好转了 , 过去过年的时候能享受的东西 , 现在天天在享受 , 过年和平时也差不了多少 , 所以感觉过年没什么意思了 , 一些很淳朴的民俗也日渐消失了 , 这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是好现象 , 但随着习惯的消失 , 一些好的传统也随之而消失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过去那么亲近了 , 这不应该是社会发展付出的代价 。
- 甘肃景泰传统节习俗
- 甘肃会宁元宵节习俗
- 江苏宜兴春节习俗
- 江西吉水岁时节日习俗
- 河北南皮人的春节风俗
- 河南息县节日习俗
- 中国春节被加拿大正式认可为法定节日
- 广州从化“掷彩门”
- 过年 江西浮梁春节习俗
- 南方春节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