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桑蚕丝绸习俗

古来 , 震泽及盛泽地区的桑蚕业极为发达 , 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 , 乡民视之甚重 , 明清以来尤甚 , 由于桑蚕业之收益远高于耕作 , 因此养蚕成为农村生计中的头等大事 , 蚕户希冀有上好收成乃是普遍的心态 , 于是围绕养蚕各个环节演绎出一系列蚕丝风尚习俗 , 其核心是趋利避害 , 如蚕神崇拜、养蚕禁忌、养蚕口彩、蚕室布置、蚕妇穿戴、采茧以及人际礼仪活动和岁末以祈来年丰收的“照田蚕”活动等 , 还有缫丝习俗 , 让新媳妇在村坊间试缫新丝 , 集体比试缫丝技艺等 。
古代至近代吴江惯养头蚕、二蚕两季 , 相当于现今的春蚕和夏蚕 。春蚕对乡民的经济生活尤为重要 , 有“春茧半年粮”之说 , 又有“蚕箔落地 , 有钱栽秧”的谚语 。在吴江西南境桑蚕产区 , 春蚕季节称为“上忙” , 而稻作季节称为“下忙” , 蚕稻两作 , 等量齐观 。
五言绝诗《慈云塔影》云:“蚕事胜耕田” , 点出蚕业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足见乡民全年的油盐酱醋、衣着鞋袜等日常开支 , 以及稻作农本多赖卖丝所得 , 震泽一带农民形象化地说“上半年人养蚕 , 下半年蚕养人”实在是对人蚕关系富含哲理的高度概括 。
桑蚕丝绸习俗是吴江地方民间文化宝库中之瑰宝 , 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 如实地反映古近代吴江的社会经济面貌和乡民蚕家的求富心态 , 反映蚕户的淳朴虔诚 , 同时还以经验主义的形式总结出一些具有科学价值的教益 。桑蚕丝绸习俗极具社会性、普遍性 , 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 以真挚的感情体现出人蚕、人丝之间的和谐关系 , 在我国民俗学上独树一帜 , 实为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江苏吴江桑蚕丝绸习俗】 2008年 , 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桑蚕丝绸习俗为第二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 , 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