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谱 指引着客家人回家的路

客家人的历史 , 就是一部人类迁徙的历史 。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诗里这样写道:“中原有旧族 , 迁徙名客人 , 过江入八闽 , 辗转来海滨 。”
一千多年来 , 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 , 每当中原大乱时 , 客家先民们就扶老携幼 , 翻山越岭 , 一路向南 , 向南!他们从中原故土辗转千里来到闽粤赣边的崇山峻岭中 , 只要一点点土壤 , 这群迁徙的中原汉人就能扎下根来 , 就在这迁徙中 , 一个叫“客家”的汉族民系形成了 。
在新的天地里 , 客家人不忘故土 , 牢记祖训 , 勇于开拓 , 艰辛生存 , 并创造了璀璨的客家文化 。
客家族谱 , 指引回家的路
当年 , 在迁徙中 , 客家先民会带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除了吃穿用的必需品外 , 他们大多带上了自己的家族谱牒 。客家先民渴望重返家园 , 为了不忘故土 , 迁徙的历史和祖先的源流都记在了族谱上 。
所以 , 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 , 海内外客家人掀起寻根问祖热潮时 , 正是通过族谱 , 找到了回家的路 。“族谱就像一座桥梁 , 搭起了客家人寻根的路 。”在上杭县的客家族谱馆 , 馆长严雅英说 。
寻根的根 , 或者说源头 , 在客家人心中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大学教授、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执行会长吴汉光说 , 客家有句古训:“宁卖祖宗田 , 不忘祖宗言” , 直到今天 , 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
【客家族谱 指引着客家人回家的路】 他举例说:“四川成都的洛带古镇就是一个客家镇 , 尽管已迁徙了几百年 , 远离大本营几千公里 , 但当地客家人依然保持出门讲四川话 , 在家讲客家话的传统 。”
洛带人对客家话的顽强坚持 , 正是客家人对根的追寻眷恋 , 对中原文化的执着守望 。吴汉光在充分肯定这一古训的同时也认为 , 古训中的“祖宗言”不仅仅只是语言 , 还可以理解成“祖宗源” , 是一种“到哪儿都不能忘记自己根本”的坚持 。
族谱 , 正是寻根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 , 寻根的客家人找到了上杭瓦子街 , 找到汀江母亲河 , 找到了古城汀州 , 找到了宁化石壁 。
石壁 , 魂牵千万客家人
北有大槐树 , 南有石壁村 。石壁 , 这个位于三明宁化县的一个小山村 , 是无数客家人的记忆符号 , 翻开泛黄的族谱 , 各种线索都留下了宁化石壁的字样 。
今天 , 在宁化客家公祠里 , 摆放着一百多个姓氏的祖先牌位 , 每年的10月16日 , 海内外的客家人都云集于此 , 举行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 。而在长汀县 , 一年一度的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也在秋天上演 。这两项公祭活动到今天 , 已经举办了19次 。当年 , 发起公祭活动的马来西亚客家人姚美良先生曾激动地说:“客家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朝拜圣地 。”如今 , 姚先生虽已作古 , 但凝聚天下客家人的公祭活动依然在继续 。
推进客家族谱申报世界记忆
2009年 , 借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台北举办之际 , 严雅英(上杭客家族谱馆馆长)带着一部分珍贵的客家族谱赴台巡展 , 不管是在台北 , 还是在高雄 , 所到之处 , 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
“血缘的东西是不受政治影响的 。族谱展引起轰动证明 , 两岸之间有着剪不掉的血缘 。”严雅英说 , “族谱会告诉每一位客家后生 , 不管你走到哪里 , 你的根永远在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上 。”
严雅英:族谱是记录一个家族的发展和历史、以特殊形式编撰而成的 , 与正史、地方志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 具有独特的、其他史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
客家族谱是印证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重要载体 , 关系世界客家人的认祖归宗 , 有着重大的意义 。客家族谱不仅仅是客家人的记忆 , 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上杭县已经将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列入规划 , 目前第一步正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
客家族谱博物馆
族谱与国史、方志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 。族谱是以记载一姓或族、一房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文书 , 是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 。客家族谱 , 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密码 , 与遍布客家地区的众多祖祠、祖墓、祖屋、祖寺 , 共同佐证了汉族客家民系孕育、形成、发展、播迁的历史 。
客家族谱博物馆坐落于上杭县龙翔大道客家缘文化中心 。前身为上杭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 2000年11月更名为“上杭县客家姓氏谱牒馆” ,  2002年6月更名为“客家族谱馆” , 2009年9月成为独立法人单位 , 2010年6月搬迁到位于瓦子街文庙后侧的过渡馆 ,  2011年10月更名为“客家族谱博物馆” , 2015年10月正式迁入现址 。2015年纳入国有博物馆管理体系 。2018年9月成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
上杭境内大量客家一世祖的祖祠、祖墓和祖屋 , 构成了上杭“客家祖地”的特色 , 而各姓氏流传下来的族谱 , 就成了后代裔孙认同上杭为祖地的史料依据 。上世纪90年代初 , 在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之下 , 上杭开始了客家祖谱的搜集、研究整理工作 , 大量搜集了闽、粤、赣、台湾、四川等客家地区的族谱文献 , 为客家研究、为分散在世界各地1亿左右的客家人的寻根谒祖 , 营建了一座丰富的资料宝库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客家族谱博物馆珍藏有160多个客家姓氏3000多种近20000册客家族谱、20000份客家契约、11000多件客家地方文献资料、客家民俗器物或文物、客家方志等 , 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公办的以收藏客家人家族史料为主题的专题馆 , 是全国收藏客家族谱最多的博物馆 。
客家族谱博物馆的成立 , 犹如一座桥梁 , 沟通着海内外裔孙与祖地的联系 。也为他们的追根溯源提供对接方式 。2015年10月16日 , “源源有谱:客家姓氏源流展”在台湾展出 , 这是上杭县第三次在台湾举办族谱展 。此次展出让台湾乡亲对血脉源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
客家族谱博物馆是福建客家祖地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之一 , 是上杭县客家缘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项目总投资1.8亿元 。总占地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 , 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 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又突显“客家元素” 。客家族谱博物馆以客家族谱为中心 , 涉及了客家宗族文献、生活物件各类藏品体系 , 成为客家族谱文化、客家民风民俗的展示中心 。
客家族谱博物馆成立以来 , 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全球客客乡亲和各地各界参访者;先后参加了三次海峡论坛、三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三次赴台湾族谱展等重大活动;举办“闽台客家族谱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客家族谱论坛”、“‘族谱缘·客家情’客家族谱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 出版《闽台客家血缘关系》《客家族谱研究》《福建客家名祠名墓》《客家族谱与两岸情缘》等学术专著 , 成为台湾联合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南理工大学、龙岩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客家族谱研究教学实践基地;是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海峡儿童联谊交流基地、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