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种种民间禁忌习俗

客家人为避战乱长期迁徙,造就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 。但毕竟还是些普通人,对未知的事物或某种神秘的力量存在畏惧让客家人对一些事物产生禁忌 。并且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也导致了客家人产生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
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 。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 。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 。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 。
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 。
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 。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 。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 。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
数字禁忌
客家民间旧时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旧称月忌日) 。幼儿四岁,称两双岁,“四”与“死”谐音,故忌而讳之 。
客家人对数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长久之外,还隐含着人们对“七”这一数字的禁忌 。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烦的意思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 。
“走七”俗称“撞七”,报丧后第28天(俗称“四七”)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撞七”则须举家走避,俗谓“撞三没撞四,撞得生人没点气”;“七七”(即报丧后49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以防丧事层出不穷 。“四七”俗称“妹子七”,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 。“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又称“筛七” 。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一般中上家庭,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此外,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旧时称“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语谓:“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银莫去担”、“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灶里不炼丹 。”
凡逢旧历七、八之日,乡间不相亲,有“七不出行,八不回家”的规矩,如客家歌谣所唱“初一就系初一头,初二还系新年头 。初三就系穷鬼日,初四就系妹家日(回娘家) 。初五又话出年卦,初六又喊嬲一日 。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 。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 。”
生育禁忌
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 。
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 。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 。
客家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 。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
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 。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 。
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 。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 。
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 。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 。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 。
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 。
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 。
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 。“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 。
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 。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 。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 。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 。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 。
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 。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 。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
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大姐”或“细妹” 。否则易错称得罪人 。
“胞衣”保密 。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 。
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 。忌黄昏鸡啼 。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 。忌母鸡打鸣 。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 。忌耳朵发烧 。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 。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 。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故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 。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 。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 。忌说“血”字,客家话“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 。做屋忌说上梁,客家话中“上、丧”谐间,故上梁称“升梁” 。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 。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 。忌做客坐横头(即靠屋尾台桌那行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 。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 。
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 。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 。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 。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 。
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 。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 。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 。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
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 。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 。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 。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
【客家人种种民间禁忌习俗】 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装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因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 。
客家人的禁忌很多,是客家传统民俗不可忽略的部份,对研究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存在不少糟粕,客家传统民俗也如此 。对于传统客家民俗,要继承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