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深圳沙井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从宋代开始,沙井的先民就在海边滩涂插杆养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
北宋时期,沙井便有“插竹养蚝,人工养蚝蛎”的生产习俗,也就是采集野生蚝的习俗 。到了明代,养蚝主产区慢慢地下移至沙井与东莞交界的合澜海面一带,麻涌一带(靖康)蚝业萎缩及至消失,这时,蚝业主产区都集中在沙井,归德蚝也自然地为沙井蚝名称所取代 。光绪34年,清官府设立沙井乡,沙井蚝名称就被固定下来 。
文章插图
明、清时期,是沙井蚝业的迅速发展时期,明末万历年间以后,沙井蚝民发明了以罐瓦陶片作附着器养蚝的新方法,寄生养蚝,方便采养,蚝业产量比宋代的“插竹养蚝”翻一番,这一时期也是沙井蚝文化的较快发展时期,诸如与蚝相关的渔歌、盲歌、打蚝歌、蚝歌小调等等 。其地妇女皆能打蚝,有《打蚝歌》,并被明末大诗人屈大均记载在《广东新语》一书中,歌曰:“冬月真珠蚝更多,渔姑争唱打蚝歌,纷纷龙穴洲边去,半湿去鬃在白波 。”与此同时,由于蚝壳大量增多,很多蚝民都将蚝壳作为垒墙材料 。步涌江氏大宗祠就是明清时期用蚝壳作砖墙建起来的,至今保存尚好 。再到明民国年间,沙井蚝形成了赋有文化内涵的蚝民生产习俗 。
【深圳沙井蚝民生产习俗】
文章插图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沙井蚝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 。生产程序有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等 。生产习俗有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还有蚝壳砌墙,拜天后,拜观音等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 。特别在收获的开蚝季节,更有一定的风俗习惯 。
文章插图
每年到了蚝的收获季节,当蚝民们丰收后,都会用大花轿将天后宫、观音庙、华光庙等“神仙”请到祠堂里,敲锣打鼓,吹唢呐,鸣鞭炮,并请来当地和尚念经拜神,杀猪祭祖,并且还按每家每户人丁,分派猪肉,以示庆贺 。如果正遇上“每三年一大醮、每十年一届景”的习俗时,更是热闹非凡,要庆贺三天三夜,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贴红榜”也是蚝民们的一大习俗,每逢元宵节前,全村老少将姓名贴上红榜以示人丁兴旺,老少平安 。
- 深圳沙头角天后宝诞祭典
- 深圳“滨海”客家人的文化
- 深圳渔二村开丁节
- 文/周雄飞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余承东“吹牛”、雷军造势,用卖手机的套路能卖好车吗?
- 深圳荔枝节
- 深圳在哪个省
- 收音机|深圳地区还能享受15%补贴!618换新机我最看好这家,诚意拉满
- 深圳市|马云捅破人性的窗户纸,人民日报3次点名批评,背后的真相藏不住
- find x|618折上折!线下店入手Find X5再享15%补贴,深圳小伙伴有福了
- 大数据|我,华为员工,离开深圳在三线城市当大学老师,透露真实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