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

说起方位感,客家人通常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只有“上下左右”的区分 。例如,梅城人说“下大埔”“下丰顺”,大埔人、丰顺人说“上梅城”;至于兴宁人、五华人来梅城,则一般说“下梅城” 。
那究竟何为上何为下呢?
实际上这种“上下关系”与河流的走向有关 。
【客家人的“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 梅州境内河流密布,主要的河流有韩江、梅江和汀江 。
其中梅江被视为梅州人的母亲河,全长307千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14061平方千米 。它发源于乌突山七星岽,沿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穿流五华河口,至安流镇汇入周江河,至水寨镇河口汇入五华河,至兴宁水口镇汇琴江;河水从畲江镇入梅县,然后汇程江于梅城、汇石窟河于丙村、汇松源河于松口,最终向东南曲折转向大埔县,在三河坝与汀江合流,通达韩江 。
历史上,客属地区山多林茂、经济滞后、交通不便,开辟及维护陆路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而且陆路周边极易成为盗贼的藏身之所,缺乏安全保障,所以旧时不同县域的百姓(尤其是做生意的)之间来往,主要还是依靠水路进行 。
走水路的话,溯江称作“上”,顺流叫作“下”,这正是“上”与“下”的由来 。而且“上”与“下”与河流的走向一致,不可反过来说 。一旦超出流域范围,便很难再用“上”“下”来表示移动了,而改说“过”或者“出” 。例如,梅州人以前去广州一般只能走陆路,所以说“出广州”,而龙川人以前多沿东江前往,至今仍说“下广州” 。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各县市区之间的来往走陆路最便捷,而水路除了运送河沙、捕鱼、观光游览外,已经很少有市民问津了 。
除了“上”“下”,“左”“右”也是客家人指明方向时最常用的两个词,如“左片侧”“右手片”等,站在对方的角度指示,直观形象、简洁明了 。
由于历史上的客家人大多生活在环境封闭、视野受阻的山区,导致“东西南北”的概念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 。久而久之,它也就完全被更为直观、更接地气的“上下左右”所取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