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祭天 , 纳西语称“美补” , 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 , 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 。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 , 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 , 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 , 即“纳西人是祭天的子民” 。祭天传统的初始 , 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 , 久不生育 , 问计于父母(天神) , 知须祭天 , 祭后生三子 。三子不会说话 , 再求计于天父 , 知祭天需有立神石、神木、点香、牲祭等仪式 。再祭 , 三子各说出三种语言 。从此祭天成为祖规 。由此可见 , 祭天活动在纳西社会源远流长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中即有记载:么些人“正月十五登山祭天 , 极严洁 , 男女动百数 , 各执其手 , 团旋歌舞以为乐 。”由此 , 可窥元代纳西族民间的祭天活动之一斑 。
纳西族祭天一般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日举行 , 为期或四五天 , 或七八天不等 , 属大祭;有的还进行秋祭 , 即小祭 。有专门的祭天场 ,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祭天群 。祭天仪式由祭司东巴主持 , 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 , 合起来多达近万行 , 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
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的纳西族东巴经诗《祭天古歌》均系祭天祝辞 , 按祭仪的程式 , 从头至尾的全部祭辞共8 , 000行 , 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祭天文化的原貌 。总体上而言 , 这部《祭天古歌》是纳西古代祭天活动程式化的结果 , 是祭司东巴在主持祭天活动的过程中 , 为配合具体而繁缛的仪式、仪节而编写创作的祭天经诗 , 作品产生的具体年代已遥不可溯 , 但从口诵经发展到经文记载 , 其定型当为东巴文学发展的后期 , 即元代前后 。
一、《祭天古歌》的基本内容
《祭天古歌》由以下各部经卷组成:
《蒙增·崇般绍》(《生献牺牲篇·人类繁衍篇》):此系祭天开坛经卷 , 意为生献牺牲[6] 。当把一只“四蹄白净黑猪”破血后先完整地进行生献时 , 由东巴诵念之 。《崇般绍》意为传颂人类繁衍史章 。两卷内容有别 , 但大都书写为一卷 , 约1400行 。开头描写如何用圣洁的祭水向四方洒奠 , 然后颂天(神)、地(神) , 讲述祭祀规程、叙说年月日来历 , 吉星出现时人类种蛋变气 , 气变露珠 , 露滴柏木出天舅 , 露滴栗木出天帝之神 , 第三滴露入海而出现人类 , 接着叙述从忍利恩上天娶天女 , 迁徙回人间创业 , 为求子嗣祭天 , 其子孙后代恩享诺--诺本普--本朴俄--俄高勒--高乐趣 , 与定居丽江的苏和尤 , 迁居金沙江边的禾与梅 , 世代不忘祭天 。最后表达祭天的虔诚之情和美好愿望 。
《共许》(《放生篇》):“共许”意为放生 , 系祭天仪式中的一个仪节 , 以牛(后改用大公鸡)祭 , 祭词500句 , 主要叙述开创之初不知祭天 , 后来懂得以洁净的牺牲向天地之神放生祭祀 , 用杜鹃木、蒿枝驱赶秽魂 , 把降下的灾祸抵挡回去 , 并查找自己的过失----从忍利恩到高勒趣生四子 , 代代如此 , 使福泽连绵千年 。
《考赤绍》(《迎取长生不老药》):篇名意为迎请神药 , 全篇300句 , 叙述从忍利恩夫妇忘了把长生药从天上带到人间 , 因此马小如兔 , 犬小如鼠 。从忍利恩带着猎犬、射手、智者 , 去到苏美堪盘大山 , 猎获奇兽爽里爽坎美根 , 割取三颗胆囊(神药) , 两颗大如牛头马头 , 留在天地间 , 天地变得晶莹开阔 。第三颗驮回来 , 用酒药“奇赤”泡制 , 解除百病 , 人得长寿 , 鹤得长寿 , 栗柏长寿 , 次后就用栗、柏二木祭天 , 迎来福泽 。
《吉本布》(《祭雷神电神篇》):仪式在祭天坛右侧另插祭木祭石进行 , 祭词400余句 , 叙述开创之初不懂得祭祀 , 后来祭了雷电之神 , 没明朗 , 地殷实 , 人富足 。接着赞美雷电神灵的为宜威仪 , 驱秽魂 , 顶灾祸 , 抛过失 , 祝愿子民繁荣昌盛 。
《哈时》(《熟献牺牲篇》):这个仪式与“蒙增”同样重要 , 祭词长达1600句 , 叙述用神木、神石安置阳神、阴神 , 洁食熟祭 , 驱秽 , 赞美天地 , 历数天神地神的恩惠 , 表达祭祀的虔诚和祈望福佑的愿望 , 再祭告许神(天舅) , 又列举天上、古代、拉市地方、热地方和牧场上的富者 , 祈愿将他们的福份迎请进来 , 最后在“嗬寿你嗬”(大吉大利)的呼喊声中欢送神祇 。
《素库》(《招迎家神篇》):祭天坛活动结束后 , 将举行“考赤绍”时挂祭猪胆、肾、脾的柏、栗树枝带回家中 , 另设祭坛进行 。祭词600句 , 开头叙述洒祭水 , 吹树叶、指哨 , 并借喜鹊、骡子、犍牛的鸣叫声招迎家神 , 接着讲述若诺神山的建造 , 人类的由来;天神喊寿岁 , 喊到“谁要一亿年”时 , 人未醒 , 被江石得去 , 其后江流得万岁 , 树木得千岁 , 虎得六十岁 , 从忍利恩得百二十岁 。迎得长寿家神 , 搭设金银桥、宝石床 , 铺虎皮 , 备办佳肴美酒 , 驱逐秽魂 , 再也不让家神离去 。
《鲍麻鲍》(《点抹圣油篇》):点抹圣油是迎家神仪式中的重要仪节 。鲍麻象征福泽 。祭词百余句 , 叙述从忍利恩忘了把圣油从天上带到人间 , 儿子不会说话 , 便去神山向天女求取用天牛之奶做成的鲍麻 , 并加以赞美:米利东主抹它生九子 , 高勒趣用它生四子;点眼眼亮 , 点耳耳聪 , 点手手灵 , 点脚脚快 , 点门鬼不进 , 点床做好梦 , 点灶四时丰足 , 点柱百岁安康 , 点锁锁住万两金 , 点斗量进千担米 。
《素章兹》(《为家神招迎富裕亡魂篇》):祭词仅90句 , 描写天上的美汝贝增身子挨天 , 衣摆扫地;拉市地方的阿泽乌赤 , 有一天要百架牛耕的田地;贡堆地方的拉玛久泽用布为牛搭桥 , 用毡子为鸡垫窝 , 收获千担谷;富恩羽普督的金戒指有七百枚 , 进而表达要把他们的富魂招引入门 。
《贡生卑初聘》(《为无后者替祭篇》):篇名直译为“驱送天鬼” , 替因无后不能祭天的人户举行祭祀仪式 。经文系祭天经 , 但不在祭天场诵念 , 而在占卜后有“天鬼”的村寨附近的山坡边举行驱鬼仪式时诵念 。内容大体上与上述雷同 。
二、《祭天古歌》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综上所述 , 《祭天古歌》的基本思想均指归为一 , 即颂扬天地自然之神 , 回溯祖先的谱系 , 礼赞先祖创世的功业 , 抒发虔敬崇仰祖先之情 , 表达躬行仿效祖规之心;矢志驱秽逐害 , 希翼民族昌盛 , 寄托万祥吉利、长寿久安的生活理想 。与此同时 , 《祭天古歌》再现了纳西先民的历史生活 , 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 有助于探究纳西族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 。虽然《祭天古歌》系属祀天地之神的颂辞和祭词 , 但却也充溢着人文的思想 , 表现的是上古人类不甘服膺命运 , 与灾难和祸患相抗争的斗争精神 。如各经卷都有“把灾星抵挡回去”的描写:
如果天上的美汝柯西柯洛 , 
把灾难与祸患降下人间 , 
我们要全力把它抵挡上去 。
不论它是让人害黄眼病的瘟疫 , 
不论它是让人肠梗腹痛的瘟疫 , 
不论它是让人呕吐黄胆的病魔 , 
不论它是让人心惊肉跳的病魔 。
不论它是在牛群背后放出的凶豹 , 
不论它是猪瘟 , 
不论它是鸡瘟 , 
不论它是凶猛的洪水 , 
不论它是让白谷腐烂的灾祸 , 
不论它是使红麦生黄锈的灾祸 , 
不论它是使五谷不结籽的祸患 , 
不论它是使苗棵枯萎的祸患 , 
我们都要把它抵挡上去!
又如《抗贡抗》中描写族人制弓造箭 , “一次弹射十支利箭” , “把敌人气焰压下去”的抵御外侵的场景也十分激昂:
大弓箭朝着东方瞄准 , 
东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
大弓箭朝着西方瞄准 , 
西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
……
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 , 
让我们用利箭一一射倒!
经诗以无畏的气概、英勇的斗志 , 表达了纳西先民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祸患进行不屈斗争的决心 , 展示了纳西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坚韧意志 , 无愧为一首誓死扞卫疆土 , 维护民族尊严 , 以正义遏制邪恶的英雄战歌 。这也正是《祭天古歌》积极的思想意义所在 。
《祭天古歌》充分地反映了纳西族的远古宗教祭仪及相关古俗 , 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由此我们可以从宗教、民俗、社会、哲学、文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纳西远古文化 , 探幽发微 , 从而窥见纳西先民关于宇宙起源、天地结构、人类蕃衍、民族形成的种种认识和构想 。如作品通过祭天这一特定的宗教祭祀活动的铺陈 , 以黄栗树代表天神地祗 , 柏树代表天舅许神 , 石头代表阳神和阴神 , 鲜明而生动地反映了纳西远古信仰体系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木石崇拜为一体的整体民族特征 。故作品展示了远古时代纳西先民社会的生活史画和精神世界 , 概括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验 , 表现了上古人类的生活理想 , 不但具有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 , 也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 。
三、《祭天古歌》的文化价值
祭祀天地 , 在我国各民族的族群生活中都是率先而发的上古文化事象 , 而且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积淀的远古人文信息最为厚重 。如汉文献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向天祈雨的原始祭祀活动;殷商的卜辞、《诗经》、《论语》、《周礼》等典籍中也有祭祀天地的记载 。西周以后 , 随着“天命观”的动摇和人文思想的萌长 , 汉民族的祭天礼仪逐渐走向衰微 。但是 , 在由东巴象形文字保存下来的纳西古文化中却一直沿传着完整、系统的祭天礼仪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四川的巴塘、西藏的盐井等地的纳西族仍在进行祭天活动 , 而且保持了远古祭天文化的原貌 。从丽江县鲁甸乡东巴老经师和云章以象形文书写的《纳西民俗中的祭天仪式细则》[10] , 也可发见祭天仪式程序的繁缛复杂及纳西族祭天文化的古朴风貌 。因此 , 《祭天古歌》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远古文化无疑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
《祭天古歌》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无疑是十分古远的 , 有的学者将之与商周汉族的祭天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 认为源于古氐羌族群中的纳西族 , 其祭天礼仪在仪式内涵上、在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上、在功能和生态的文化因素上 , 以及在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 , 与夏、商、周等华夏诸族的祭天文化有着诸多相同的内核 , 同样继承的是古羌文化的根脉 。[11]从《祭天古歌》所反映的仪式内容 , 包括祭祀的时间、方法、仪轨、祭坛设置、祭品准备、牺牲的处理等等 , 与《诗经》等汉文文献所记载的周民祭天是相吻合的:周人祭天要“兼及三望”(日月星) , 而在郊外设坛 , 纳西族祭天亦同样是在郊外山坡顶上设坛;周人祭品用太牢三牲、祭米、祭油 , 且用“实柴”来“燔烧”所供牺牲 , 也大体与《祭天古歌》所写相符;《诗经·召南》写村姑为贵族采白蒿用以祭祀 , 以为蒿可避邪 , 《祭天古歌》中多处写到白蒿驱邪 , 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论语·八佾》载古代立木行祭:“社 , 夏后氏以松 , 殷人以柏 , 周人以栗 。”而纳西族祭天也用的是柏木和栗木;《周礼·春宫宗伯第三》载云:“大宗伯之职 ,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 以佐王建邦保国 。”其“天神、人鬼、地示”的排列 , 与纳西祭天中的“天神、许神、地神”的排列相类似;又如《礼记·丧服小记》说:“王者礻帝其祖之所自出 , 以其祖配之 。”
纳西祭天同样要祭祀祖先 , 如祭祖篇《素库》中就有以从忍利恩为代表的祖先神及其谱系的反复出现;《周礼》还写到“以堙祀 天上帝” , 将牺牲、玉帛烧于柴上 , 以烟祀天 , 纳西祭天也焚柏枝和杜鹃木 , 并投入各种牲肉 , 称之为:“烧天香” , 等等 。从上所述 , 依凭《祭天古歌》及其相关仪式活动 , 我们可以探究到纳西古代文化与华夏古文化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这也正是《祭天古歌》的文化价值所在 。
四、《祭天古歌》的传演形式及艺术特色
《祭天古歌》以祭天仪式为传播(东巴)----接受(祭天群)的时空背景 , 祭司东巴根据不同的仪节 , 诵读不同的祭词 , 形式有诵、有吟、有唱、有和 , 还伴之舞 , 杂以射箭等模拟动作;而参与祭祀的族群则以相应的形式加以配合 。如唱诵《哈时》 , 祭司又唱又舞 , 祭众则欢呼“大吉大利”;在诵念《抗贡抗》时 , 祭司与祭众一问一答 , 叙述弓箭的来历 , 战争的经过 , 接着模拟射箭杀敌的场景 。当祭司念到:“东方的敌人别想蠢蠢欲动 , 我们的利箭要把你的脑门射穿”时 , 众人“唔”地大吼一声 , 高诵:“我们把敌人射倒了…… 。”这样的传演表现形式 , 使凝固于经诗中的情节和场景均变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形象的“戏剧” , 故有的学者冠之以“诗剧”也不为过也 。
由于《祭天古歌》的传播方式与祭祀仪式交相融合 , 客观上也要求祭司东巴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要加以提炼和推敲 , 既要以动听、形象的语言取悦于诸神 , 使之“欣歆其祀” , 也要满足祭众的宗教--审美体验的视听愉悦之心理 。这样 , 在从娱神到娱人的双向要求之下 , 东巴们在《祭天古歌》中充分运用了东巴文学的传统艺术手法 , 使作品生发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
其一 , 浓郁的抒情性 。作品以“我们”为叙述角度 , 将“我们”的内心倾诉贯穿始终 , 纵使中间插叙了一些故事性的情节 , 包括从忍利恩的天婚神话 , 也是以抒情语言来进行叙述的 。可以说《祭天古歌》是“我们”----纳西族饱含民族感情和个人人生感情的一首圣曲 。首先 , 作品以人的主体角度 , 对赐予自己吉祥和幸福的大自然神灵(天地)反复表述着感激、崇仰、向往、敬祀的真情和虔诚 , 并抒发了希翼神祇永远福佑族人、眷顾无极、庇荫后代的殷切之情 。而当大自然阴晴无常 , 天地疾威 , 笃降灾害时 , 则又生发出敬畏、悲叹、愤怒、诅咒、反抗的种种情绪 。
总之 , 人们变化多端的感情与心理----喜怒哀怨诸情都抒写得淋漓尽致 。其次 , 作品也抒发了纳西人对祖先慎终追远的血缘情感和敬崇之意 。纳西祭天与祭祖是合而为一的 , 《祭天古歌》中有许多篇章叙述的是纳西先祖的历史 , 有着以祖先的威荣来强化族人的团结并凝固族群的集体意识的功用 , 故而在作品中充溢着对历代祖先功业的颂扬 , 其敬慕追念的情感心理也烘托得格外炽热和浓烈 。故而《祭天古歌》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性 。
其二 , 生动的形象摹绘 。《祭天古歌》虽以抒情为主 , 同时也很注重形象的刻画 。在此仅举雷神的形象描绘为例 , 作品以拟人的手法 , 将想象中的雷神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 其雷霆万钧的个性特点也十分突出:
左手边威严的雷神 , 
是叫科督班兹的神祇 , 
是乘骑着白尾巨龙的神祇 , 
它从美古托地方走下来 , 
来到人类居住的大地上 。
它出现在高山之巅 , 
能把树上的青枝纷纷劈下;
它出现在深谷里 , 
能把地上的土层连连翻掀;
这样大的威力只有雷神具备 , 
这样大的奇迹只有雷神能造就 , 
也只有雷神的神威 , 
能摧毁九十座敌人的村落 , 
能扫荡七十座仇者的营寨!
其三 , 赋比兴多相交融 , 想象优美 。比兴手法 , 通篇可见 , 俯拾皆是 。最为凸出的是赋的运用 , 无论铺陈情事 , 描景状物 , 都竭尽其铺叙渲染之笔触 , 兼以夸张排比 , 烘托气氛 , 极富文采 。如对天空的描绘即是在赋式的铺陈中 , 融入夸张而优美的想象:
从高处首先出现斯布班羽的天 , 
这天是能遮盖整个大地的天 , 
这天是像一顶斗笠高悬在上界的天 , 
这天是空阔而透亮的天 , 
这天是有着阳面和阴面的天 , 
这天是铺着九层云锦的天 , 
这天是闪耀着大颗星星的天 , 
这天是早起太阳照暖大地的天 , 
这天是晚间月亮照亮大地的天 , 
这天遮劳阿普的天 , 
这天是身材十分魁梧的天 , 
这天是两肩宽阔匀称的天 , 
这天衣冠整齐的天 。
【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而在描绘大地时 , 也有类似的精美的画面:“这地是能让牛羊成群爬行的地 , 这地是有着金仓和银库的地 , 这地是肩头披戴墨玉的地 , 这地是额上垂挂绿松石的地 , 这地是金银玉石作卧榻的地 , 这地是乳房丰满而充实的地 , 这地是善于哺乳生育的地……” 。作品把天想象成魁梧挺拔的男神 , 把地想象成是曲线丰腴的女神 , 卓具艺术美感 。而其中铺陈的排比句直贯而下 , 构成诗篇雄浑的气势 , 并在音韵上出现回环往复的格调 , 呈现出一种韵律连绵的音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