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涌溪九月九重阳节习俗

苗寨里的九月九节有很多活动,斗牛、吹芦笙、赛马、斗鸟、斗鸡等等 。比如黄平的五里墩、施秉的把琴、镇远的涌溪等都要开展这样的活动 。
苗家九月九“斗牛节”,是镇远涌溪乡一带苗家人庆丰收自发组织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午后举行,有唱山歌、唱酒歌、斗羊、斗鸡等系列民间活动,最有看头的当属斗牛了 。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 。苗寨寨门悬挂带角牛头 。苗家神龛下放有相连牛角,不忘时祭 。苗族人民常说牛如同她们的父母,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 。"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 。苗族人民爱斗牛,以水牛相斗,并不是戏牛取乐,而是以斗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 。苗家在对壮硕、威武、雄悍的斗牛的喜爱中,体验优胜的美感,而且在这种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断的饲养中,得以实现优选的斗牛的优养进化 。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集会节日都有斗牛活动,每年秋收后,还有特有的斗牛节 。斗牛有几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这种牛比较雄健、耕作时节耕田犁地,节日拉去斗打;一种是专业斗牛,这种牛是根据各种条件精选出来的,平常不耕作,为一个寨子或一个家族共有,由一个选定的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能手饲养,节日期间拉去参赛 。
苗家人挑选斗牛,有一定的经验 。如挑选的斗牛首先要求,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角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收腹;体毛乌黑粗硬 。此外牛头两角宽实则劲斗,两角节轮呈两窄一宽相对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圆浑凶恶,鼻孔大耐打 。舌尖带黑斑点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长,尾巴下毛内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齐半圆,前薄后实便于打斗时用力;小蹄内靠善打等等 。此外还讲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应的特征等等 。哪个能选到一头理想的斗牛;他将感到极大的荣幸。
斗牛节到了,主人们在迎宾待客喝酒时,还特意将糯米饭把牛喂饱,斗牛上阵前有的主人还给牛喂上一、二两酒,为牛提神壮胆 。中午,斗牛场内外,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几十及至几百头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 。牛鞍两边挂满铜铃,响声叮当,有的牛鞍上还插有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 。显得格外威风,主人也显得异常光彩 。
苗族斗牛有几种斗法,一种是斗输赢抢名次,这种赛法不准人帮,也不劝斗,以胜败生死来定名次,一种是议定相斗时间比输赢或者到时间劝斗算打平 。还有一种配对放斗,或胜败随便,或视其情况劝斗 。斗牛时双方牛主和亲友都到斗牛场上,为其斗牛吆喝助威和准备到时劝斗;斗牛由有斗牛经验的人牵着在斗牛场内环绕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让牛熟悉环境和对方 。然后将两牛头相对,牛身对立,在相距约两米处,同时将牛鼻绳放开 。两牛便相互打斗,两边主客人都在为与自家有关的牛喝彩助威,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后头或侧面用手推肩顶,给牛助力 。四面观众也为两边斗牛吆喝助彩,气氛热烈 。如放碰牛相斗,两牛可对直相距十米八米,两边同时放手,两牛便狂奔至中,用头角猛力相撞,这种碰牛相斗极为剧烈,常有碰斗致死的 。也有碰斗牛与不碰斗牛相斗,碰斗牛相跑五六米冲过去,不碰斗牛原地抵触的斗 。双方牛斗得正酣可相斗已到议定的时间,需要劝斗时则双方主人交换各自带来劝斗用的粗绳,交换人员分别捆住对方牛脚,等待一声呼喊,双方同时拉退斗牛,隔离牵鼻退场 。然后第二对、第三对入场竞斗 。也有斗牛场上几对牛分别竞斗的,场面气氛更是热烈,其间斗牛主人的亲戚朋友还为斗牛放炮送礼,无论到场斗牛得斗与否,是输是赢,主人都得到亲友们的礼物,鸡、鸭、绸带等礼品 。获奖的斗牛:牛王、冠、亚军或第一、二、三名的斗牛则格外光彩,牛主人扛着奖旗或者将奖旗挂在斗牛的两角上,牛与主人都得到人们极大的钦佩羡慕 。
斗牛节期间,看斗牛的、看热闹的、作客饮宴的、谈情说爱的, 各有所得,这种节日往往三五天才结束 。
关于镇远涌溪重阳斗牛节也有一个民间的苗族寓言传说 。
古时候,涌溪一带是一片大森林,人和动物和谐相处,都相安无事 。老虎是山之王,它自认为有本事 。为了灭老虎的威风,蛇出了点子,要它带领其它动物去践踏苗老汉的庄稼,老汉十分生气 。一天,水牛被人牢牢地绑定犁地,老虎看到了,发笑:这么大个东西还被那颈小的人绑着犁地,太没有本事了 。苗族老汉听后,当然不服,加之老虎带着其他动物去践踏老汉的庄稼,更加生气,既然老虎来了,就得收拾老虎一下 。就对老虎说:那好,那我们来比比输赢 。老虎当然敢应战 。老汉接着说,现在我累了,等我回去吃饭之后,我们再比输赢 。不过,我怕你跑,不如我先捆你起来,你跑不了,我回来再放你,再比 。老虎觉得自己有十分把握,也就同意了 。
老汉把老虎捆绑之后,也就回去了 。水牛看到人没费吹灰之力就将老虎捆了就此发笑 。老虎问牛笑什么?你笑,笑多了要笑掉牙的,果不其然,老牛的牙掉了出来 。老虎又笑了 。老牛说,颈小的人有主意,你上当了不相信你看看 。其实老虎并不知道人的智慧,当看到人回来时,已带着箩筐和斧子了 。这时老虎才知道人是靠智慧,而不是靠力气,它终于知道老牛笑的原因 。老虎被收拾之后,问是谁出的主意将庄稼践踏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说是老蛇 。从此以后,人不再与蛇交往,并让它去山洞里去 。而罚一同践踏庄稼的狗去守门,鸡去报晓,猫去捉拿耗子 。去践踏庄稼的还有黒水牛和白水牛,要到九月九这一天比赛,谁赢了少犁地,输了多犁地 。黒水牛勤快,长得比较瘦,而白水牛比较懒惰,长得比较肥 。白水牛自认为肥大有力,比赛这天,黑白水牛对抗,瘦小的黑水牛大战,白水牛败走,而黑水牛赢了这场大战 。从此,涌溪九月九斗牛习俗由此延续至今 。
九月九是个传统的节日,有人将它视为老年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镇远过重阳源于明代,《镇远府志》(乾隆)载:“重阳,饮茱萸酒,赏菊,亦有登高赋诗者 。妇人以此日酿酒,谓之重阳酒,经久味不变,可以一年 。”其俗与中原无异 。不过,志上所言者是指的是这里的汉俗 。
苗族过九月九其俗与汉族不同,一说是九月九是糯米节,苗族人将这一年生产出的糯米拿了一些出来,煮好,打成糍粑,然后先供狗神,人才开始吃糯米粑 。传说,远古时期,告乎和告耶是兄弟二人,其兄弟因为农事,扯了皮,于是告乎就放水来淹没大地,洪水泛滥,告耶族人幸得一葫芦搭乘才死里逃生 。然天下百姓粮食绝收,人们没有了种子来种粮 。狗是告耶的好伙伴,是狗去到了告乎偷俗谷种来的 。狗要过宽大的洪水河才到告乎家去 。那天告乎在他的院子里晒粮食,上面晒席里晒有水稻、玉米、黄豆、高梁等等 。为了偷到种子,狗去睡在晒席上打滚,滚在玉米晒席,玉米不粘身,滚到黄豆晒席上,黄豆也不粘身……最后,滚到了糯米晒席上时,才粘了一身的糯谷 。
告乎见到,连忙抡起手中的棍子驱逐狗,狗爬腿就往回跑 。在过洪水时,它将尾巴趐起老高,回去时只有九粒 。这九粒种子就是糯谷 。告耶就是靠这九粒糯谷来种植,到了每年的九月九才吃得上粮食,后来他的八十一兄弟,八百八十寨有了粮食吃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苗族人都要九月九这一天打糍粑,过九月九,一表示对狗的感谢,二表示对先祖的纪念 。九月九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 。到现在,我们的很多边远苗寨至今还有种糯谷,以糯米为主食的习俗 。
苗族还有一种说法是,九月九是螃蟹的翻身日 。传说,苗族先祖最先住在“嘎机哈”,也就是湖畔,那里有很多的耕地,种植的水稻都长得很好 。可是,那些田园有螃蟹,那些螃蟹老是在田坎边打洞,由于田水随螃蟹洞流失,粮食得不到丰收 。苗人去问螃蟹,为什么要去那田坎边打洞?螃蟹说,我也要有房子,我也要生子女 。人十分生气,但又觉得螃蟹说得在理,于是就将螃蟹拿到河里去,用石头压住,从此螃蟹不再到田中来打洞,粮食也丰收了 。螃蟹又说话了,你们要我到河里去,我去哪里生子,哪个让我翻身 。苗人说,鸟有翅膀可以抱蛋,人有奶子可以养子,你就用你的身体养子吧 。并说,每年的九月九翻一次身行了 。从此以后,螃蟹的子女就吃它身体上的肉长大,而九月九就是螃蟹的翻身日 。
用现在科学的说法,河蟹的生命其实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螃蟹的子女也确实是吃其母亲身体上的肉才长大 。而翻身之事有不有我们不知道,但每一年的九月九这一天,你去河里捉螃蟹那准是个好时机,这一天外出的螃蟹比平常要多好多倍,捕捉起来也十分方便 。
【镇远涌溪九月九重阳节习俗】 涌溪是个苗乡,人口有1300人,有近80%的苗族人口,他们大多还说苗话,习苗俗 。过去这里的土司——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还参与苗族组织过重阳节这样的斗牛活动,那时不仅有斗牛,还有从施秉、黄平等地的芦笙到那里吹奏过 。《镇远府志》载:“以九月祀五显神,远近邻人,咸集吹匏笙,连袂宛转,顿足歌舞,至暮而还 。”且,那里的小伙子们还“插雄白鸡尾于首,吹木叶或芦笙,远来跳唱 。”可以看出,这个滇前楚尾的涌溪苗族人,在某个和平时期,这里一直都是真正的“歌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