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古老的《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之最,比如天的最高处就称之为“九天”或曰“重霄九”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宴享高会 。”昆山人对于重阳节历来是非常重视的 。本地习俗,重阳节这天居民倾城而出,攀登玉峰山,据说可以辟邪去灾 。清道光《昆新两县合志》写道:“九日,邑人胥(“齐”的意思)上马鞍山登高 。”
这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传说:东汉方士费长房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大灾难,如果用红色的囊袋盛茱萸,挂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免祸 。”桓景到那天就率领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难去了,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鸡犬全都死光了 。从此,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袭成俗 。正仪一带的居民重阳节登绰墩山,没有山的乡镇就去登宝塔或其他有宗教意义、历史意义的高大建筑,如周庄的文人就去全福寺登指归阁 。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至于昆山玉峰山是否有茱萸,昆山人是否采撷茱萸,倒不见有文字记载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重阳糕 。据《吴志》:“九月九日食重阳糕 。”蔡云《吴》诗中写道:“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篝火鸣机夜作忙 。”昆山的重阳糕可能与别处不同,不是用米粉而是用面粉做的 。《昆新两县合志》这样记载:“用面发丰糕,糁百果于其上”,不粘不结,松软可口 。如今吃的“重阳糕”也就是普通的米粉糕了 。重阳节吃糕有什么出典?因“高”、“糕”同音,“糕”者,“高”也,吃糕可以代替登高,这是为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着想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昆山人爱在农历九月出生的小孩子的名字中放进一个“菊”字,如男孩叫“菊生”,女孩叫“菊芳”之类 。南港地区农村有在重阳节那天在小孩子额头上贴糕片的习俗,谢肇《五杂俎》记载:“九日天明,以片糕置儿女头额,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这也是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谐音文化”,俗称“讨口彩” 。古镇周庄重阳节除了吃重阳糕之外还要吃赤豆糯米粥,称之为“糖石臼”,因重阳节后将要收获新谷,用得着舂米的石臼了 。
【昆山重阳节习俗】节令虽说是“重阳”,但这天天气不好者居多,所以蔡云会有“依然风雨古重阳”之句 。昆山俗谚:“重阳无雨一冬晴 。”也是说重阳节这天天气一般不大会好,如果是个大好天气,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冬天将是干旱少雨的 。1989年,国家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敬老日”,从此,中国的老年人有了自己的节日 。如今的昆山亭林园本来就是昆山城里晨练或休闲的最佳去处,重阳节这天更是山上山下万头攒动摩肩接踵,其中多是鹤发童颜人 。
- 昆山中元节习俗
- 昆山冬至习俗
- 昆山春节地道风俗
- 陕西立春时有“燎百病”习俗
- 台州澄江端午习俗吃“斗米虫” 吓哭新媳妇
- 端午节八大风水习俗
- 北京端午节习俗
- 土家族生育习俗之捡生
- 土家族生育习俗之踩生
- 土家族生育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