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盘古诞

盘古信仰是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古信仰作为汉民族一种自然神图腾崇拜,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珠江流域、赣江流域 。
南梁任昉《述异记》云:“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同书又注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 。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南海国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至少珠江水系之西江、北江和东江地区是盘古神祭祀圈主要范围 。上述文献所称“南海”,当指古南海郡,泛指整个岭南地区 。事实上,北江和东江上游地区均属于客家聚居区 。
民间的盘古传说早于历史典籍的记载,但是民间的传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却一直苦无确切的历史记载 。从逻辑上来说,最早传播盘古文化的地方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所在——盘古山 。从流传时间上看当早于秦汉,从流传的地域空间上看,据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记载,是在“吴楚间” 。然而“吴楚间”究竟是何处呢?典籍上最早记载“盘古山”的是北宋的罗苹(《路史》作者罗泌侄子) 。《路史·前纪一》注曰:
【客家民俗:盘古诞】 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 。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 。”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 。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 。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 。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 。《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 。
至于“盘固”之名,则最早见之于南朝宋朝时期于都籍人邓德明的地方志《南康记》 。其中“盘固山”条载曰:“盘固山有石井,井侧有大铜人常守之 。按此石井五百年,水一涌起高数丈,铜人以手掩之,其水即止 。其山盘纡崚峥,因号为盘固山焉 。”又“君山”条载曰:“君山,翠丽鲜明,遥望若台榭,名曰娲宫,亦曰女姥石山 。山去盘固山五十里,上有玉台,方广数十丈,上有自然石室形 。风雨之后,景气明静,颇闻山有鼓吹之声 。”
宋代会昌盘古山今地处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利村乡境内,属于九连山的余脉 。今江西省于都县原称雩都县(1957年改为于都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立县治,管辖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七县 。盘古山地区在公元982年以前属于雩都县,公元982年至公元1952年属于会昌,1952年又从会昌县靖石区划回雩都县,仍称靖石区 。1957年6月从靖石区分设出盘古山镇 。
与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相对偶的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而女娲被中华民族视为人类的共同始祖 。据刘达临著《中国古代性文化》载,今在于都还有女娲庙:“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 。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区还有保留 。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
雩都乃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盘古文化中心 。盘古神话系统中的盘古山、盘古祠、女娲庙一应俱全 。而雩都之所以成为盘古文化的早期中心,并不是偶然的,伏羲其实是盘古的化身(参见《盘古考》1984.4民间文学论坛),伏羲画八卦乃至后来形成的易学和道学,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雩都的得名与传自远古并沿用至清朝末年的雩祭制度想必有着密切的关系 。
各地盘古神诞日期不一,从正月十五直至十二月下旬均有之 。江西于都县贡江镇田茶嵊客家“盘古帝庙”盘古诞为农历二月十二日 。
以于都田茶嵊客家为代表的盘古诞,民俗活动内容主要有两大事项,其一为盘古祭祀,其二为庙会娱乐 。
于都“盘古帝庙”庙内盘古大帝塑像为古铜色,全身裸露,仅有几片树叶遮羞,体魄魁伟,两手高悬日月,大有开天辟地气势 。盘古帝庙正殿对联曰:“天地并参首开乾元与坤元;神灵首出功阙大始於无始 。”
于都客家的盘古祭祀甚为隆重,盘古诞是日,家家户户必定要杀鸡、杀鸭,一房一族或一村更要杀猪拜祭 。早晨八九点钟开始,通往田茶嵊盘古帝庙的各条道路上,人群熙攘,各自手挑肩扛,抬着祭品陆续前往盘古帝庙 。
事实上,作为客家大本营的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地区,历史上均曾属于畲、瑶、僚(壮族先民)等民族的聚居地 。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与上述民族长期杂居、融合后,一个新的汉族民系即客家由此诞生了 。今天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盘古崇拜、盘古信仰,与瑶族、畲族的盘王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客家盘古祭祀与瑶族盘王节的相似性,使客家盘古信仰文化有了更为深刻、广泛的注解 。
于都客家盘古诞庙会娱乐如今只剩下一种形式,那就是搭台唱戏 。由于盘古诞正值客家社日期间,因而更加受“二月戏”传统民俗的影响 。而瑶族同胞盘王节期间的“流乐”(瑶语“玩乐”之意)则非常丰富,这是盘王节的主要部分,是恭请瑶族各路祖先神参加盘王节的综合性文艺娱乐活动,以集体吟唱形式表现瑶族神话、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历史长诗《盘王大歌》 。流乐仪式一般要举行一天一夜 。与此同时,男女青年则开展对歌活动,抓住良机择意中人 。有的地方还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请戏班子唱戏等 。
客家地区盘古庙宇建筑广有分布,如大庾岭道下粤北南雄,一些有千年以上历史村落,如全安乡杨历岩村、珠玑巷、梅岭江梅驿、邓坊乡赤石村皆建有盘古王庙,邓坊乡还有盘古王山 。旧志载南雄州城内有盘古庙 。惠州博罗县也有盘古庙,民国《博罗县志》按旧志将其与药王庙、麻姑坛、六姐坛、双忠祠等收列;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盘古王诞,登高及参拜者数万人 。当地《盘古庙诗》云:“盘古能将天地辟”,具有无穷法力 。这种声势浩大奉祀狂热,显然应为当地客家才能掀起,当然是客家文化一个表征 。
广州花都狮岭镇盘古王庙于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初重建,民间一直将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由十二日至十五日一连四天举行庆祝活动 。时值夏收夏种之后,民间农闲,前来庆诞的群众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炮竹不绝,一连四天上演大戏、抢炮、闹花灯、舞狮,小商贩也进场摆卖,有香烛、食品、饮料、吉祥物、转运风车等出售,场面热闹非常 。盘古王山的盘古王诞庆祝活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进行,文革后逐步恢复,1985年盘古王庙和其他古迹、道路环境由民间集资修整后,1986年民间组织—盘古王理事会正式发动群众,重开庆诞,八月十二日观众达六万多人 。以后每年庆诞日都有三万多人 。区内部分村庄的狮子队参与庆诞 。天刚亮,各地狮队锣鼓喧天,舞狮进场后,各狮队在盘古王庙前大广场一字摆开,同时起舞,庆诞活动达到高潮 。近几年又恢复了演戏活动,一连四天下午、晚上演大戏(粤剧)或歌舞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