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诏安家里有人去世料理丧葬称为“做丧事”或称“做白事” 。年未满五十岁去世的叫“苦丧” , 丧礼不怎么讲竟 , 草草了事;若是年过五十岁 , 并当上祖父母的 , 称为好命父妈 , 不能草率从事 , 繁文琐节比结婚还多 , 俗说:“死人多故事” 。
通知亲戚、筹措事宜
人一逝世 , 亲邻立即行动来帮忙料理丧事 。重点几项:一是通知亲戚 , 如果死者是女性 , 最主要通知娘家(俗称外家);(娘家的人来时 , 孝子孝妇等要到村口去迎接 。办桌给娘家人吃时 , 桌上不能放酱油)一是火速备办收殓的衣服、用品、棺木等 , 定出“迎棺”、“请水”及出殡时间 。亲戚、朋友、族亲、邻居闻讯 , 多数人要送些“纸仪”以帮助丧费 。
迎棺、请水
凡家人去世当天或隔天就得备办棺木收殓 。吊丧的亲友 , 头上或手臂要披麻戴孝在门外巷口哀号跪伏 , 叫“迎棺” , 接着进行“请水” , 由死者儿子(儿子先死由孙子代)披麻戴孝 , 袒露一肩 , 反穿上衣 , 手捧土砵 , 砵上放一小箕(俗叫招笠)到水边揭水和沙回到家里 , 为死者洗穿用 , 叫“请水” 。
收殓、割阄、盖棺、安钉
收殓时死者应穿的衣裤有固定件数(上七下五) 。如男性要载帽、穿鞋(均纸制);如女性 , 不载帽 , 但裤的最上层穿一条黑色或蓝色的裙 。盖棺前要行告别仪式:用麻缕或白纱线 , 一端绑在死者手上 , 然后全部亲属执着线排列 , 由道士把线一节一节的割断 , 口中念念有词 , 大意是:“死生者犹生 , 死者自去 , 生死殊途 , 从此割断” 。做完仪式盖棺 , 然后安钉 。先由孝子捧木盘 , 上放一把斧头 , 跪呈安钉者 , 安钉的人只行一个象征性仪式 , 执斧在钉头点一下 , 口唱:“安钉 , 子孙兴盛!”然后由专业收殓的人钉牢固 。对执行安钉仪式的长辈要请吃寿面(寓意添寿)并送红布(寓意吉利 。
出殡、安葬、置灵、戴孝
死后通常三到五天出殡 , 安葬(俗称出山) , 也有当天或七天才出殡的 。出殡时行祭奠仪式 , 在门外路口设一奠桌 , 摆酒、鸡、肉、鱼(三牧)面粿等粿品 。棺木抬出来摆在条凳上 , 头朝奠桌 , 脚朝去路 。奠毕 , 抬起棺木 , 推倒凳子 , 抬往墓地埋葬 。山场安葬一般当天要完毕 。葬后 , 家里设置灵堂 , 称为“置灵” , 早晚哀号 , 称为“哭灵” 。至第七天称为“赶服”又称“头七” 。“头七”这天既要到葬处哭墓(俗称巡墓)又要在家里举行祭奠 。从前每七天要祭奠一天 , 至四十九天一共要七次 , 到期才算丧事完毕 , 称为“完事”(现已简化为在第七天进行二次 , 第一次为头祭 , 第二次代表第二至七祭 , 便算“完事” 。)这时除死者的儿子、媳妇外 , 其余亲属可以“脱孝” , 其仪式是:把白头布在烧冥纸的火上转一转 , 然后放入水中浸洗;男的一律要理发 , 儿、妇则改为在衣袖上或口袋上缝一条麻而或黑布 , 表示继续戴孝 。门口则分别死者 , 男青女黄贴上丧联 , 一直到周年 。周年要做一次周年祭 。
【诏安县丧葬风俗】本来死者、儿妇要服丧三年 , 现亦已简化为周祭再马上做一次三年祭 , 便表示服丧期满 , 改贴红纸联 。服丧期间 , 死者儿孙在七天内可以结婚 , 过后一律停止 , 要等到做满丧仪式后才能婚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