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民歌

撒拉族民歌主要流行在我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及新疆伊宁、甘肃积石山县撒拉族聚集区 。主要分布区域是我省东部的循化积石山川黄河南北甘青通道要塞 。东至黄河右道,积石峡东端,西至公伯峡,南至清水沟、街子沟上游,包括循化县的清水乡、积石镇、白庄镇、道帏乡、街子镇、查汗都斯乡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以撒拉族为主,藏族、回族和汉族等多民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相互影响和文化交流,形成独特的撒拉族文化景观 。撒拉族是同属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小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很多文化以口碑传承的形式而沿袭至今,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濒临灭绝 。
撒拉族民歌主要流行在青海省循化县、化隆县及新疆伊宁、甘肃积石山县撒拉族聚集区 。撒拉族各地的民歌有大有小,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异性 。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撒拉玉尔(传统情歌)、劳动号子、花儿、小调、儿歌、摇篮曲等 。撒拉玉尔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旋律带有说唱性 。《巴西古溜溜》据说是撒拉族先民带来的原始民歌 。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情歌,用比兴手法,赞美心上人 。流传较广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还包括《伊秀尔玛秀尔》、《撒拉尔赛西巴尕》、《皇上阿吾尼》等,原生态的《阿丽玛》始用撒拉语演唱,后改为用汉语演唱,作为撒拉族有史以来最早出现的民歌,用“阿丽玛”引申赞美撒拉、蒙古、藏、回、土族妇女穿戴各异,故而多民族地区均能传承 。
《阿姑尕拉姬》是撒拉族民间流传已久,以男女对唱的形式交替进行讲述的爱情悲剧故事 。哭丧调,撒拉尔语叫“亚斯亚格拉” 。“都显,达目显”撒拉语,意为“兔儿啊,兔儿” 。是撒拉族催婴儿入睡时唱的摇篮曲 。还有如儿歌《伙伴们快来玩》2011年参加了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国际天才少年儿童艺术节的演出,受到了国外友人的喜爱和赞誉 。在漫长的劳作过程中,撒拉族人民还创造了激励劳动、消除疲劳的多种劳动时的号子 。较为著名的有《打墙号子》、《伐木号子》、《连枷号子》等 。撒拉族“花儿”,一般用汉语演唱,也有用撒拉语及撒拉、汉、藏语糅合而唱的花儿 。在曲调旋律中,把突厥音乐曲调、藏族的“拉伊”调巧妙杂糅在一起,外加一定的衬词,构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的“令词”和演唱技巧 。
2009年6月,撒拉族风情歌舞《民歌中国·撒拉尔情韵》走上央视音乐频道的《民歌中国》栏目 。录制的《民歌·经典》、《民歌·发现》等6期节目,通过访谈和民俗歌舞演示,全方位介绍了撒拉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宗教文化及民间歌舞的艺术价值,使撒拉族民歌艺术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 。
撒拉族民歌其历史渊源 。元代,撒拉族作为游牧民族从撒玛尔罕地区带来了撒拉语说唱艺术《吾如乎苏孜》(婚礼赞词)和追忆东迁历史的《堆委奥依纳》(骆驼舞)以及控诉封建婚姻制度的压迫的民歌如《阿姑尕拉姬》《阿娜云红姬》等 。自明末清初以来,撒拉族民歌融合了当地藏、汉、蒙古,并融入了宗教音乐的元素,最具代表性的有撒拉玉尔(传统情歌)、《巴西古溜溜》《阿丽玛》《伊秀尔玛秀尔》等;民国年间,撒拉族吸收了河湟花儿和藏族拉伊的特点逐步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撒拉花儿、劳动号子、小调、儿歌、摇篮曲等 。
撒拉族民歌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撒拉族民歌在旋法、调式、演唱、节奏节拍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个性特征,具有本民族固有的东西,通常以五声音阶为主,有时也使用加清角等偏音的六声音阶;撒拉族民间音乐的形成客观上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藏族民歌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藏族的“拉伊”,如循化县街子乡塘坊村的韩艾依扫,演唱的《三起三落令》、《比亥达亥》等,还有在撒拉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孟达令》等;其二是伊斯兰宗教音乐的影响如《奥西日·赛麦奥西日》等;浓厚宗教生活氛围的影响,使撒拉族的民间歌曲形成了压抑和苍凉的艺术风格;撒拉族民间音乐中多羽、商、徵调式,还有同宫系统的交替调式,而宫调式几乎不存在 。至今,说唱《阿姑尕拉姬》的故事及其曲调,50岁以下的人没有听说过,60岁以上的人隐约有点印象 。
【撒拉族民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撒拉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出版,为抢救和整理撒拉族民谣留下了许多宝贵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但撒拉族民歌方面的搜集、挖掘和研究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还需做大量细致深入的田间收集和整理研究工作 。音乐艺术人才缺乏是制约撒拉族音乐艺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年轻人热衷于流行歌舞,对单调的撒拉族民歌缺乏兴趣,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近年来相继去世,艺随人亡,深厚的群众基础正面临丧失 。
撒拉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优美的歌唱在民间享有一定的声誉 。撒拉族民歌以民歌为载体,记录了撒拉族人民曾经走过的苦难历程,生动地描绘了撒拉族传统风俗和民间故事,再现了历史传说和民族英雄,体现了撒拉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折射出撒拉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心理积淀和社会价值观念 。撒拉族民歌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它不仅在音乐领域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民间诗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提供了珍贵资料 。
然而,撒拉族民歌越来越缺乏传承人而处于濒危状态的现状,让更多的人为之担忧 。发掘、抢救、保护撒拉族民歌,对研究撒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民族、民俗、信仰、社会诸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 。保护、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借此呼吁更多的音乐人能关注和投身撒拉族民歌等传统音乐及歌舞,以及诸多非遗文化传承,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光大尽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