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编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竹器,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 。傣家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竹林翠色之中,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自编的竹器,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为竹编 。竹编与他们的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仿佛生活在竹编的世界 。
历史文化
【傣族竹编】 傣族竹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傣族竹编工艺精细,历史悠久,造型朴实大方,美观实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图案变化美观,制品种类繁多,是优良的实用工艺品 。其中以笆萝、饭盒、槟榔盒等竹器编织技术最有代表性 。芭箩是傣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竹篓 。芭箩编织精巧,美观适用,既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精致的装饰品 。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民族服装,腰系一只芭箩,走动时芭箩随身轻松摇摆,显得十分朴实、精干、健美、俊俏 。
更为珍爱之处在于,芭箩是傣族青年男女间爱情的传递物 。傣族男子从小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 。
青年男子总是精心编织一只芭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回赠的亲手织绣的筒帕 。所以,编织笆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 。如果一个小伙子不会竹编,那么他就会同姑娘不同织绣“筒帕”一样,说明他没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双手,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
傣族竹编经过通体髹漆,内施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翎纹和镶嵌五彩琉璃图案,尤其富丽堂皇,可以作为上好的陈列工艺品 。
艺术特点
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笆箩、饭盒、槟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傣族竹编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与傣族人的生产生活相关,傣族人仿佛是生活在竹编的世界中 。笆箩在傣语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即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 。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的筒裙时,时常会在腰间系一只笆箩,走中时笆箩随着身体轻轻摆动,显得傣族妇女十分朴实健美 。笆箩还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 。
秧箩,傣语称“傣毫” 。是“花腰傣”女子从14-15岁起,在外出劳作、赶街上集、走亲串戚等场合所用,一般挎在左边腰间,用以盛装食物和针线织物等,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 。秧箩也是傣族男女青年爱情的信物,在过年期间或赶花街时,傣族女青年会送秧箩给自己的心上人,以表示将爱情献给了对方 。男青年收下,就以示两厢情愿,订下终身 。秧箩是用凤尾竹精蔑编成,高约25-33cm,四方形小底,椭圆形腰,开口近园形,口径10-25cm 。秧箩口边缀以银饰或装饰花边,表面装饰各种各样花纹图案,下部以各色花线编织成垂缨 。秧箩的系带也是由彩色丝线编织而成 。
秧箩作为傣族爱情的信物、勤劳的象征,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
相传,一对傣族夫妻男耕女织,生活甜美 。有一天,妻子用秧箩给田间劳作的丈夫送饭,路遇抢夺食物的魔怪,妻子为保护秧箩饭,惨遭魔怪毒手 。以后,傣族妇女为记念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婚前都要到花街上吃秧箩饭 。秧箩在红河河谷花腰傣中均有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