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民族乐器

满族传统民族乐器种类较多,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皆有 。
吹奏乐器主要有:牛角、鹿哨、龙笛、贝等 。
牛角是用黄牛的犄角制成,音色浑厚悠扬,最初是狩猎时的进攻信号,以后在战争中也广泛使用 。
鹿哨(满语“布拉”),以桦木或驯鹿角制作,开始时是狩猎时诱鹿的仿声器具,后来应用于歌舞伴奏 。
龙笛,是满族早期吸收蒙古族的乐器,满族龙笛为木制,七孔,涂棕或者黄色 。
贝,又称海螺、法螺、梵具 。也是满族早期吸收蒙古族的乐器 。用海螺制成,螺尾钻一个小圆孔,发出呜- 呜- 的声音 。传入满族后,常用于战争和重大仪式上 。
弹拨乐器有:满族琵琶、渤海琴、莫库尼(口弦琴)等 。
满族琵琶,音箱较大,呈半梨形,木板蒙面,上设十品,高音品两侧有月牙形的音窗,琴头向后弯曲,上设四个弦轴,张四根琴弦 。满族琵琶不仅是萨满教的乐器,也是歌舞及宴会时的主要伴奏乐器 。
渤海琴,是满族先人粟末(革末革曷)人建立渤海国时上京龙泉府的宫廷乐器 。已失传 。
口弦琴,是满族、达斡尔等北方少数民族共用的民族乐器 。用金属片制成,其形状如钳,中有簧片,向上弯曲 。此乐器音量微弱,音域较窄,应用不广 。
【满族传统民族乐器】 打击乐器有:节、哈利马刀、拍板、腰铃、八角鼓等 。
节,又称簸箕 。金代女真人开始将其用于歌舞伴奏,使其成为独特的乐器,清代满族人继续沿用 。民间使用的节是用柳条编的 。宫廷使用的是用竹子编制的 。演奏时左手执节,右手拇指、食指夹握两根竹箸,以拨、打、划发出高低快慢不同节奏的音响 。
哈利马刀(响刀、神刀),是用金属制成的圆头刀,长三尺左右,宽二寸 。刀头、刀背缀铁环,一般刀头三环,刀背九环(俗称”九环刀“)、舞刀时,刀、环相撞,哗哗作响,很有气势 。
拍板(满语”嚓拉齐“),早在渤海时期满族先人就开始使用拍板,清代拍板用途极为广泛,不仅用于萨满教活动中,还是民间及宫廷歌舞伴奏的乐器 。满族拍板由两大、一小(或多个)长方形木板组成,用细绳串连在一起,演奏时相互撞击发出声音 。(类似于如今的快板)
腰铃(满语“西萨”),用金属片制成,形状如同小喇叭筒,每根筒上置一个小环,用皮绳或铁丝将32个小喇叭筒缀钉在一个皮带上 。表演时扎在腰上分别作甩、摆、顿、颤、摇等动作,使铃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是萨满教活动中的主要乐器 。
八铁鼓,鼓身八角形,框用木制作,单面蒙以蟒皮,周围嵌响铃,饰有丝穗 。演奏时用手指弹击鼓面发出鼓声,手摇鼓发出铃声 。
满族传统乐器与满族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直接或间接萌芽、产生于生产生活用具 。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但仍然可以找到生产、生活的痕迹 。
满族的传统乐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是满族及其先世古老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