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各部名称的由来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
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 , 番语讹为女真” 。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 , 改称女直 , 也写作女质 。女真族一名 , 最早出现在7世纪 。《金史》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女真族的始祖函普 , 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 。在唐朝贞观年间 , 因氏族离散 , 年逾60的函普 , 从高丽旧居出走 。他的哥哥信佛 , 留在了高丽 , 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 。走到完颜部时 , 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 , 械斗不已 , 函普出面调停 , 平息了事态 。作为酬谢 , 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 。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 , 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 , 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 , 婚后生了二男一女 , 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 , 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 , 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一词 , 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 。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 , 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 , 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 。“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 。所以 , 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 , 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 , 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 。天长日久 , 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 。完颜氏 , 是女真族中的王族 。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 , 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 。完达山 , 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 , 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
【女真各部名称的由来】 在辽代 , 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 , 地方数千里 , 人口超过10万户 , 散居山谷之间 。渐渐地 , 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 。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 , 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 。不相统一的部落 , 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 , 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 , 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 , 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 , 北至黑龙江中游 , 东抵日本海 。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 , 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 , 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 , 是实行“分而治之” 。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 , 编入契丹国籍 , 称为“合苏馆” , 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 。这些人就是“熟女真” 。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 , 这些人就是“生女真” 。黑水靺鞨后裔 , 是生女真的主体 。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 , 就是生女真的一支 , 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
辽国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 , 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 , 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 , 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 , 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 , 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生女真 , 部落众多 , 居处更为分散 。
完颜部 , 世居安出虎水(阿术浒、安术虎、案出浒) , 分布在黑龙江哈尔滨东郊阿什河;温都部 , 分布在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 , 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区;蒲察部 , 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县境内;斡勒部 , 分布在阿什河之北;徒单部 , 分布在黑龙江木兰县布雅密河(今白杨木河)流域; 泥庞古部 , 分布在黑龙江呼兰县境内; 术甲部 , 世居琶里郭水 , 分布在木兰县佛特库河(今黄泥河)流域; 加古部 , 分布在黑龙江五常县境内的活龙河流域; 术虎部(乌虎部) , 分布在来流水流域;乌萨扎部 , 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裴满部 , 分布在五常县境内; 乌林答部 , 分布在瑚尔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兰河)流域;唐括部 , 分布在黑龙江五岳河附近; 达鲁古部 , 世居洮儿河、嫩江下游一带 , 分布在吉林前郭县境内; 纥石烈部 , 分布在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陶温水(今汤旺河)、徒笼古水(今多陇乌河)流域; 温迪痕部 , 分布在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今活龙河)、移离闵(今饮马河)流域; 乌古伦部 , 邻近奥屯部、乌塔部; 乌塔部 , 邻近乌古伦部; 陀满部 , 分布在图们江附近;
乌延部 , 分布在蝉舂河(今延边嘎呀河)、星显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准部 , 分布在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 职德部 , 分布在绥芬河流域; 含国部 , 分布在乌苏里江上游一带; 兀 勒部 , 世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流处的东兀勒河一带;主偎部 , 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秃答部 , 分布在都尔河流域; 鳖古部 , 分布在布库河及松花江、黑龙江汇流处; 婆离八部 , 又称颇里八部 , 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伯力一带 。辽代的生女真长期没有本族文字 , 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 。他们既不懂汉文 , 也不懂契丹文 , 至多通晓契丹语 , 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 。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 , 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 。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 , 草青一次当作一年 , 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 。生女真人遇疾病 , 很少用药医治 。同时 , 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 , 炼就了生女真人的娴熟骑术 。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 , 还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 , 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 , 住的是木板屋 , 大门一律东向 。家家产户烧火炕 。他们久居深山 , 多饶林木 , 盛行使用木器 , 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 。
女真人很喜欢饮酒 , 爱吃别具风味的肉菜粥糜 , 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 。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 , 味脆美 , 香久留 。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 , 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 , 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 , 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 。在婚姻形态上 , 大体确定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形式 , 同时存留诸如自寻配偶和抢婚的遗风 , 还表现为“男下女礼” , 就是在女家举行结婚仪式 , 鼓励“入赘” 。而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 , 又分12部 , 以部为氏 。函普的后人 , 担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重任 。绥可时期 , 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龙江阿什河流域) , 种植五谷 , 制造舟车 , 建筑房屋 , 学会了烧炭和炼铁 。乌古迪时期 , 史称“自景祖(乌古迪)以来 , 两世四主 , 志业相因 , 卒定离析 , 一切治以本部法令” 。乌古(辶西)奠定的基础 , 为他的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
唐朝: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 , 北至黑龙江中游北岸(完达山)辽朝: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 , 北至黑龙江中游 , 东抵日本海 元朝: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 明朝: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 , 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 , 发展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 , 还领导了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的武装斗争 。在他生前还创制了女真文字 。1125年 , 宋金联合攻灭辽国 。崛起于白山黑水的金国 , 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 。金朝在地方上 , 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 。猛安谋克 , 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
金朝有19路总管府 , 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 。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 。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 , 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 。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 , 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 。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 , 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
女真族不仅有本民族的语言 , 还有本民族的文字 。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 的 , 他仿照汉字楷书 , 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 。后来 , 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 , 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 。这种女真小字流行很广 。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 , 叫《大金得胜陀颂碑》 , 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 。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 , 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 , 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 , 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 。
金代建国之初 , 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 。入主中原后 , 征集到大批汉族图书 , 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 , 使女真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 , 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 。金代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 , 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 。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
女真族信奉萨满 。在女真语中 , 把巫婆叫萨满 。所以 , 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 。1234年 , 在蒙古人的打击下金国土崩瓦解 。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 。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 , 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 , 在元代 , 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 , 称之为混同江 , 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邻、荸苦江5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 , 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 , 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 , 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 。
一般情况是 , 万户府下有千户所 , 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 。这些女真部落 , “各仍旧俗 , 无市并城郭 , 逐水草为居 , 以射猎为业” 。永乐元年(1403) , 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 。女真 , 原作“朱里真” , 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 , 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 , 奴儿干部司384卫 , 统辖整个东北地区 。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 , 黑龙江下游以西 , 濒临日本海 , 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 。明初 , 依照分布区域  , 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 ,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
建州女真 , 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 , 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 , 以今吉林珲舂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 , 原为
住在黑龙江三姓(今依兰)的火儿阿部 。明初 , 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 , 赐名李思诚 , 任建州卫指挥 。永乐八年(1410) , 阿哈出死后 , 他的儿子释家奴 , 赐名李显忠 , 世袭父职 。宣德年间 , 阿哈出之孙李满住 , 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 , 又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一带 。正统初 , 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 , 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辽宁新宾县呼兰哈达)附近 。建州女真另一支 , 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 , 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 , 永乐八年 , 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 , 几经转迁 , 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 , 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 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 。万历年间 ,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599—1616年 , 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 。
海西女真 , 沿用元代地名 , 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 , 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 , 始见于元代 , 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 。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 , 又有山夷、江夷之分 。山夷依山作窟 , 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 , 即生女真 。哈达、叶赫属山夷 , 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 。后迁至呼兰河流域 , 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 , 又称呼伦四部 。17世纪初 , 为努尔哈赤所统一 。
野人女真 , 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 , 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 , 故冠以“野人”之称 , 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野人女真 , 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 , 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 。而呼尔哈部 , 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 。后来 , 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 , 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 。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 , 多是渤海族遗民 , 从事农耕定居生活 , 种谷纺线 , 饮食服用 , 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 。海西女真人 , 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 , 同样也从事耕稼 , 他们倚山作寨 , 亲属聚居在一起 。
野人女真 , 又称女真野人 , 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 , 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 , 所不同的是 , “不事耕稼 , 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的形成 满族始称满洲 , 后有新(满语“伊彻”)旧(满语“弗”)满洲之分 , 实际上包含东北几乎所 有的少数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