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
穷鬼,又称"穷子" 。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 。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 。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 。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 。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 。
三个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 。送穷风俗具休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 。"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 。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 。
民俗老礼儿: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
正月初六马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 。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 。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
【正月初六“送穷”】初六占马,送穷鬼 。传说穷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们为了防止春节期间穷鬼进家,门上挂红挂笺可以防她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十二岁的男孩,十二是六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
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市民欢迎 。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打扮,背着五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穷鬼 。如果两位均值本命年者相遇,谁先抢到对方背后的小人谁吉利 。也有用布制小包当穷鬼向外扔的,双方背后均要背个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先扔穷鬼,吉利 。
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狩猎”即从“扔穷鬼,抢财神”游戏发展而来,惜此活动在辽宁尚有,而北京却很少见到了 。该日小贩上街,因是马日,家中应给“扔穷”男孩买“驴打滚”吃 。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
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的办法 。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
- 老天津卫过年习俗:年夜饭忌吃完 正月不许扫地
- 立春“老苏州”怎么过
- 鲁南立春民俗:佩戴“春鸡” 迎立春
- 湖南桂东别样民俗 六月六“禾苗节
- 全国冬泳日
- 世界狂犬病日
- 白族果子节
- 赶坪节
- 春节民谣“唱”民俗
- 布依族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