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俗语:“收丢收烂舍 , 阿沙忙烂舍 。”“烂舍”就是双井凉伞苗寨 , 汉语意为:“逃难从凉伞离开 , 做富也到凉伞去” 。
凉伞村是施秉一个比较大的苗族村落 , 苗语写作“liangx hsangt” , 意思是“寨祖”、“祖寨”或“宗祖寨” 。它位于双井镇政府驻地西南角200米处 。属于该镇的城外村 。这个村由五个自然寨组成 。从谷底的白沙井至山脊之上依次为老寨、晾布场、枫香塝、井上、井边 。每个自然寨都有枫树等古树覆盖着 。
从新城下谷底 , 这就是白沙井 , 井边环绕着村落和田园 。泉水从白沙井流出之后 , 也便洋洋洒洒顺小河流出村寨 , 滋润着村子之下那上千亩良田沃土 。
井 , 叫白沙井 , 它与镇政府之下的那口黑沙并称“双井” , 新城又名“双井”由此而得名 。也即为《镇远府志》(新志)载“白沙泉”和“黑沙泉”是也 。志载曰:“白沙泉 , 在新城西 。沙如霜雪 , 渊无潜石 , 水自下而上 , 纍纍如贯珠 。”“黑沙泉 , 在新城三台门外 , 浑浑泡泡 , 沙无停流 , 其色如黑 。”我们无法知道 , 两口相距不到两百米的泉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然 , 其泉水“甘甜相近” 。外地人说 , 凉伞男人长得俊 , 女孩长得美 , 那就是因为喝这两口泉井的缘故 。为了保护泉井 , 凉伞苗人特制村规民约 , 并立碑刻文 , 文曰:“祖先建井历史悠久 , 龙泉夏冰冬热 , 晴雨清澈同量 , 四季长流 , 灌田万亩 , 名胜远扬 。井共五间 , 民律论定 , 上隔饮水 , 下隔洗人用菜 , 中间两隔洗衣 , 最下隔洗猪菜 。粪便脏物严禁入内洗涤 , 不得牵牛入井洗澡 , 规章分明 , 永传流芳 , 不得故犯 , 如有违者 , 按当村民约有关条倒惩罚 。”
凉伞人均为龙姓 , 言其为“柳”系苗族 , 而黄平苗陇和双井龙氏苗族均为此族系 。传说此系苗族来源于“柳” , 因而称作“柳系” , 苗话叫他们为“卡柳” 。柳是什么地方我们无法考证 。村里有一个叫告引的老人说 , 他们从柳方来 , 来的时候是四个老祖母带来 。她们分别叫梅榜、梅榴、梅法和梅梗 。他们一个居凉伞 , 一个居旧州(鲤鱼塘对岸 , 台江县属) , 一个居南哨(坪寨对岸 , 台江县属) , 一个居平寨 。龙氏就由这四个祖母发展而来 。这里的苗族同样过春节、粽子节、九月节 , 姊妹节 , 也过吃新节 。而最有特色的却是吃新节 。因为很多地方的苗族皆以卯日为节期 , 而他们则以巳日为期 。“巳”是蛇日 , 吃巳 , 苗话叫喽瑟 。这既是吃新节 , 又是祭祀祖宗的节日 。所祭祀的祖宗是女性 , 即祖母 。他们将蝴蝶妈祖视为先祖 。
蝴蝶妈妈是苗族神话传说《苗族古歌》里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 。苗族称为:“妹榜妹留”(苗语 , 即蝴蝶妈妈) 。苗族民众视蝴蝶妈妈为人之祖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 。他们把枫木当作自己的亲属 , 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 , 正如《苗族古歌》所唱的:“还有枫树干 , 还有枫树心 , 树干生妹榜 , 树心生妹留 , 古时老妈妈 。”意思是说 , 枫树干和枫树心生出了“妹榜妹留” 。“妹榜妹留”是苗语 , 翻译成汉语即是“蝴蝶妈妈” , 而“蝴蝶妈妈”则是苗族的始祖 。因为“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 , 十二个蛋又孵化出远祖姜央 , 用线条图来表示 , 那就是:枫木——“蝴蝶妈妈”——远祖姜央 。由此可见 , 枫木与苗族先民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 , 因而 , 它成了苗族的图腾 。很多地方最多能祭到蚩尤就已很古老的了 , 可凉伞苗族居然祭到蝴蝶妈妈去——我无法找到答案 。从四个祖母的到来 , 是不是意味着龙氏来到这里时他们还处在母系世族社会?
凉伞 , 又称为凉伞屯 。这个屯确实为军屯 , 明代时就设立了的 。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记载:“新城 , 四面皆山 , 在清水江北岸 , 为施秉属境……凉伞屯峙城东北 , 黄岑、高店(亦记作高甸)屹据城丁四五里之间 , 右沿清水江上下七八里 , 又有寨胆(亦记作寨丹)、竹林、平寨、鲤鱼塘、铜鼓塘 , 相互犄角 。”说明了它的战略地位 。
据《镇远府志》载:“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 施秉县人 , 御史杨通宇奏 , 命总镇远林兆鼎 , 率所部罗联芳、王自贵等 , 克平黄岑、寨胆、旧州、白坝、沿江一带诸苗 。又移师邛水 , 荡平绞罗、六埔、六利、巴野、梁上诸苗 。随议平提调楊凌魁于施秉建楊坪营戍守 。守备罗联芳于凉伞寨创建新城戍守 。以黄岑、寨胆等处苗民繕兵繕后 。”也就是说 , 这个屯招募的兵 , 算是“以苗制苗”罢 。
不过 , 从明代始 , 这里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上百次 , 反抗和镇压在这里轮番上演 。最殘酷的是咸同苗民起义 。其实 , 苗族起义是其原因的 , 陈荣宣《苗叛纪略》说:“正如如咸同年间 , 苗匪之叛 , 多缘于生齿之繁 , 衣食不足 , 在上苛征勒捐以致之也 。”韩超《苗变纪事》也载:“苗人穷乏 , 至有挖出亲尸 , 取出殉葬银器以输官府者 。”
咸丰年间 , 这里的苗人因苛征勒捐 , 龙老金、龙整引和竹子寨的包大肚举行起义 。咸丰五年五月围新城汛城 , 把总李瀛远率团练日夜防守 , 后又调镇远、铜仁、天柱兵四百添防 。谁知 , 这李瀛远不是好好的处理好民族关系 , 而是派他的援兵去把苗族的几个寨子的房屋烧了 , 引起更大仇恨 。苗族义军只好率众一万余人 , 继续围城 , 九月十四日 , 城中水涸粮尽 , 救无援兵 。城里有人提出议和 , 这本可以化解茅盾 。然而 , 李瀛不允 。苗人只好强攻 , 十五日入城 , 造成了城内兵民“尸骸枕藉 , 兵民十死八九”的惨剧 。龙老金、龙整引和包大肚“皆恃凉伞为险” , 建立了苗族义军根据地 。地连黄平、施秉、余庆、石阡、台江等地 。此后的十三年间 , 苗族人“分田而食 , 聚族耕耘 。”后到同治八年 , 席宝田率所部克复 。
从谷底白沙井 , 上到山脊的老寨 , 这是一条有两百多级并由石头铺就的道路 , 路下方是古木 , 路上方是吊脚楼 。这里有寨门 , 还有供人休息纳凉的石凳 。护寨的土地庙漂着刚化过的香纸青烟 。一老人正从外面赶牛回来 , 肩膀上还扛着一捆柴火 。夕阳西下 , 阳光映红他那张木刻式的脸 。走过寨门 , 步道向村内延伸 。巷子都是石头所砌 。马头墙围着的院子内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 。有姑娘在美人靠上向远处张望 , 有巫喽(意为老奶奶)在屋檐下绣花 。几个中年妇女轮流地捧打着那匹紫色的布 。凉伞出匠人 , 这些民间的匠人会织锦、会刺绣、会打银子……这里是“破线绣”的故乡 , 也是银匠的出产地 。张老新、张昌花是国家级刺绣织锦的文化传承人 , 银饰工艺制作人龙光银是清水江一带的制作高手 。他制作的银手镯、银帽、银发簪、银铃、银雀等挂在省州的博物馆里 。
上寨 , 是凉伞居住得最高处的地方 , 一条公路从寨前经过 , 直达清水江岸 。这里也现存很多的明清建建筑 。据说这些建筑都是他们的先辈去清水江当“水客”时 , 带来了钱财而兴建的 。这里所说的水客 , 就是明清时期 , 清水江岸苗族以伐木为生 , 木材拖运河边 , 扎成大排 , 下沅江 , 过洞庭 , 闯长江 , 于武汉鸚鹉洲转销江淮大地 。回来之后 , 他们带来了大量的银元、食盐、布匹、染料等等 。并用这些财富 , 建起了既有徽派又兼苗派的建筑 。当地人将这些出过山 , 到过江南的人称之为“水客” 。那时清水江沿岸木材很好 , 多为油杉 , 很受江南欢迎 。乾隆年间 , 贵州巡抚爱必达在《黔南纪略》中所写:“清水江两岸数百里 , 茫茫林海 , 翼云承日 , 无空土 , 无漏阴 , 栋梁巨柱之材应有尽有 。崇山峻岭间 , 坎坎伐木声响彻云霄 。”其所谓“木商文化”气息仍扑面而来 , 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
在上寨的的一处转角处 , 我见到了几处塑有“武陵堂”的门庭 。这让我大惑不解 。难道这里的龙氏族人是“武陵堂”龙氏吗?不是说他们是由几个祖母带来的吗?问主人 , 他们很坚定地说 , 他们就是“卡柳” , 也就是武陵堂龙氏的族人 。网上查资料 , 方知武陵堂龙氏 , 是元朝时期 , 龙智从江西吉安永新县迁移到常德武陵任知县 , 因此以“武陵”为堂号 。堂号是指宗族祠堂的命名 。堂号内容或是赞颂祖先的道德才学 , 或功业善行 , 或来自典籍史书、故事传说 , 其目的是让后裔以此为荣 , 不忘记祖宗 。凉伞龙氏既是苗族 , 他们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 , 川、黔、滇、桂、湘等地少数民族中的龙姓 , 一部分是上面提到的各族群汉化的龙姓;一部分是汉族龙姓迁入的少数民族区域而划归少数民族;一部分是汉族龙姓与少数民族相互婚配交融 , 归属少数民族或归属汉族龙姓 。武陵龙氏各支派编纂的族谱(房谱、家谱)中 , 已发现不少伯高公的裔孙的支派 , 但又属当地的少数民族 , 有的虽然没有族谱 , 但有口传的历史 , 这一庞大族群 , 依然保存着伯高祖、西仲祖及祖籍湖南、江西某县某村的记忆 。
【凉伞古村—施秉古老苗寨的灵魂】那么“卡柳”是指什么地方呢?有个老人说 , 因为他们的家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 , 无法知道具体从哪里来 , 据说和锦屏亮司龙氏有点关系 。锦屏亮司皆为龙姓 , 苗族 , 被称为“黔东第一苗寨” 。这里早在宋朝以前就是“蛮夷”之地 。《贵州通史》载 , 这里曾是三国武侯诸葛亮南征“平蛮”时 , 其派属军队安营扎寨之地 。亮寨、亮江皆诸葛亮而得名 。《黎平府志》载:“诸葛寨 , 在黎平府北一百里 , 今名亮寨 。”清代苗族学者龙绍讷的《诸葛古迹考》和仁山的《亮水篇》记载:“相传诸葛大起兵 , 为平蛮峒曾经此 。迤逦一路驻天兵 , 亮水得名从此始 。尔时芜秽本丘墟 , 未几民人渐集居 。此后民人渐繁衍千古苗寨 。至明洪武年间 , 亮寨龙姓发展成黎平府辖区之巨族 。”《迪光录》户口篇称:“亮寨司户口人丁俱系黑苗 。”难道“柳”就是“亮”的谐音?凉伞龙氏苗族是从锦屏溯江而来并定居在凉伞的吗?本人自知才疏学浅 , 难充此任 , 其凉伞龙氏从何而来 , 只待专家考证了 。
- 中国最早发现的石鼓—宝鸡石鼓
- 望谟“麻山绝技”—民族文化的结晶
- 古代布依族“派出所”—寨神庙
- 不养白尾猫青睐京叭狗—老北京的宠物习俗
- 梅州雁洋镇 古村古刹古风浓
- 台湾特有职业——槟榔西施
- 本文转自:海广网海广网6月1日消息(记者 何芊芊)为精准捕捉节日特色|网络中国节·端午 | 中免开启“六月焕新季”——节日惊喜纷至沓来!
- 各地春节习俗—辽宁·吉林·黑龙江
- 澳大利亚的“国鸟”—苍蝇
- 真人演示—人体脂肪含量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