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 称呼 。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 。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 民族名称 。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 。“ 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 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 。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 。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 。1949年以后,统称 为苗族 。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 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 。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 关系 。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 。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 。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槃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 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
【黔西南苗族的族称族源】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 。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 。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 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 。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
- 珉谷布依族的龙灯
- 苗族原生态舞蹈 格尼角抓旮
- 吃豌豆的禁忌
- iqoo|618旗开得胜 成立三周年的iQOO 拿下安卓手机销售额TOP3
- 苦瓜绿豆瘦肉汤的功效和作用
- 不锈钢的碗能不能在微波炉里热
- 粽叶发霉了粽子还能吃吗
- 赤小豆薏米茶的功效
- 韩国的民间信仰
- 梨花烫怎么扎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