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节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 , 二九相重 , 称为"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 , 六为阴数 , 九是阳数 , 因此 , 重九就叫"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 , 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 , 在皇宫中 , 每年九月九日 , 都要佩茱萸 , 食蓬饵、饮菊花酒 , 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 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 , 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
古代 ,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 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多 , 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 , 没有划一的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 像座宝塔 ,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 , 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 以诗出名 , 以酒出名 ,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 ,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士大夫 , 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 , 重阳赏菊很盛行 ,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清代以后 , 赏菊之俗尤为昌盛 ,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 ,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 ,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 , 有些地方 , 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 , 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 , 也插菊花 。唐代就已经如此 , 历代盛行 。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敬老节 重阳节的来历】随着时代的发展 , 社会的进步 , 重阳节又赋于新意 , 除原有的活动仍然保留之外 , 又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 。除了对老人的祝愿外 , 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 。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 , 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