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香港是个华洋共处的多元文化社会,谈起跟鬼相关的节庆,就有西方的万圣节及中国的盂兰节(又称中元节) 。盂兰节也是中国传统祭祖的节日之一,香港人俗称其为「鬼节」,因为传说农历七月鬼魂可以来到人间 。部分市民会在路边焚烧纸钱香烛以超渡游魂,特别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那一天 。
在这个月里,香港各区的公园、广场或球场多会举办盂兰胜会,其中的神功戏表演可说是重头戏 。神功是指为神做功德之意,因为庆祝神诞或配合打醮等活动而上演的戏曲便被称为神功戏 。一般神功戏会在临时搭建的竹棚上演,以便人神共乐 。
香港的潮籍人士约有120多万,过去他们从中国内地移居到港时带来了盂兰胜会的传统,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 。他们所办的盂兰胜会,从农历七月初一举行,一直到七月底,活动包括祭祀、烧纸钱、派平安米、福物竞投、神功戏演出等 。潮人的盂兰胜会分别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六十多处地方举办 。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盂兰胜会中的“盂兰”由梵文“Ullambana”译来的,意为“救倒悬”,即救度亡魂倒悬之苦,是来自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 。
在香港,盂兰胜会后会有派“平安米”的活动,所派的米本是用作施食,放于招魂台和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大士王)神像附近,正向经坛方便鬼食用,人们相信瑜伽焰口之后,食物会增加千万倍;仪式过后,食物形虽在而质已变,变得淡而无味 。但丢弃又觉得浪费,于是就把白米派给穷人,美其名为“平安米”,既能积德,又能物尽其用 。
此外,由于在香港的潮汕商人以经营米业为多,所以在盂兰胜会的最后一天,会派米予各位善信,在派米前一晚的午夜时分,会为无主孤魂举行超渡仪式,既为救济贫民,亦为先人积福,谓之“平安米” 。除米外,有些盂兰胜会派发的“福品”亦包含面条和雨伞等家居日用品 。
2011年,香港潮人盂兰胜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
- 香港民间节日 佛诞节
- 盂兰盆节
- 香港风俗习惯 香港商务礼仪 香港社交文化
- 香港地名的由来
- 斩鸡头—香港民间习俗
- 香港的宗教信仰
- 香港民间的“太平洪朝”习俗
-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 香港民间春秋二祭时的“太公分猪肉”习俗
- 香港民间的“抢包山”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