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旧时男婚女嫁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 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无个人自由 。择婚讲究门当户对 , 常亲上结亲、亲上连亲 。结婚无法定年龄 , 男十三四岁、女十五六岁结婚为常事 , 十八的大姐九岁的郎这句民谣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早婚的状况 。一般群众是一夫一妻制 , 有钱有势者纳妾 。穷人受生活所迫 , 以自己的女儿换对方的女儿作儿媳 , 是为换亲;有的很早就给女儿找婆家 , 交男家收养 , 称童养媳、团圆媳妇 , 往往是男大女小 。
婚配讲究缘分 , 既已结婚 , 必须服从天命 , 女人须循守嫁鸡随鸡 , 嫁狗随狗、活是你家人 , 死是你家鬼的旧规 。妇女丧夫 , 要为夫守节 , 倘若改嫁要受种种非难和歧视 , 往往被婆家以高价卖出 。改嫁妇女称回头、二婚头 , 携带的孩子叫带犊子、拖油瓶 。男子可以休妻 , 但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做 , 不然要受世俗的非议:休前妻、毁青苗 , 伤天害理 。旧时婚嫁基本上沿袭古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几个程序 , 其中一些习俗至今在民间沿用 。
说媒媒人(今称红娘或介绍人)提媒前 , 首先探询男女双方父母的意图 , 再从中说合 。只要门户相当 , 八字相合 , 辈份相同 , 双方父母同意 , 就可口约为婚 。换号亦称换小帖 。男女双方把家长的姓名、年龄、生辰写在红纸上 , 经媒人交换 。富者给女家放礼 。
【东营婚礼习俗】 换柬也叫送柬 , 为正式订婚 。境内的换柬形式基本相同 , 但随柬的彩礼、什物不完全一样 。在广饶一带 , 男方送往女方的柬书为:谨凭媒语 , 以仆之子行 , 与尊亲家之令嫒行 , 年庚相符 , 属命相生 , 愿结秦晋之好 。并放盐一小包、头发几根(意为有缘法)、大针一对、红线穗两个(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 另放红麸子、香、艾等吉祥物和包柬裤、包柬袄、押柬钱 , 由媒人送往女方 。女方回柬:谨遵亲议 , 以仆之女行、岁、生日 , 愿与亲家之令男共结丝罗 。并回衣裤等 。旧时 , 押柬钱为铜子1~2吊 , 今钱数不等 。境内西部 , 男方随柬的彩礼是首饰、衣料、裙子、大袄;女方随柬的彩礼什物是鞋帽、文房四宝、经书 。并设宴招待媒人 。
送日子 , 结婚前男家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 选定嫁娶的日期 , 然后将结婚的日子写在婚帖上 , 提前数月或一月 , 由媒人送到女家 , 俗称送日子 。
婚呈又称告礼、联盟帖 。帖上写明开脸、梳妆、上下轿的方向 , 送嫁女客的属相及遇庙石、井、桥用红毡遮挡等 。有的是与送日子同时 , 也有的是在婚前四五天 。在利津、河口一带 , 是在结婚的前一两天 , 选择双日子送婚呈 。送婚呈要抬食盒 。婚呈放在第一层 , 下面是酒两瓶(白酒、黄酒)、鲤鱼两条、肉两刀、粉条两缕(谓长留粉) , 并上挂喜鸡一对 。食盒用大喜字封好 , 到女家启封 。
送奁房亦称送艳房、送严房、送缘房、送圆房 。在娶亲前最后一个双日 , 女方向男家送嫁妆 。一般是一对箱子、一对杌子、一张两抽桌、盆架、梳妆用具及被褥衣服等 。男方设宴款待来人 , 并发赏钱 。
娶亲婚礼的前一天 , 男家悬灯结彩 , 贴对联 (一家当户都贴) , 大门门框下方贴青龙二字 , 新房糊红纸 。下午请乐队响门 , 纱灯高照领前 , 鼓乐随行 , 男宾(拿毡的 , 又叫红帽子)领新郎先到祖庙拜祖 , 后向本族各院、亲戚、朋友家磕头 , 称拜门 。晚上宴请乡里 , 在巷口或大门口奏乐唱戏 , 由亲属点戏赏钱 , 热闹一晚上 。是夜由父辈人或兄弟陪新郎睡在新房里 , 俗称压床 。在广饶一带 , 娶亲前一天 , 亲友携礼前来贺喜 , 俗称点茶 , 主家设宴招待宾客 。
娶亲这天 , 男方备两乘花桥 , 鼓乐伴奏 , 旗、锣、伞、扇开道 , 到女家迎娶 , 女方长辈亲迎新郎入席 。宴毕(也有的不设宴) , 在鼓乐声中为新郎披红戴花 。同时 , 新娘穿裙子套子 , 披云肩 , 戴霞披 , 盖蒙头红 , 由兄弟用椅子抬着送上花轿 。在广饶一带 , 此时还举行简短的仪式:给新娘开脸的人用镜子先照一下轿内 , 然后 , 嫂子端一碗放有发面引子和芝麻的水 , 让新娘用手蘸一下 , 意为引子、生活节节高 , 然后将水泼于地上 。起轿后新娘的兄弟2人或姐妹2人持茶壶、茶碗 , 扶轿杆跟在后面送一程 , 谓之送客 。送嫁的男送客2人(新娘的兄弟) , 女送客2人(称伴娘) , 压轿(挡轿门)儿童2人 。路上绿轿在前 , 花轿在后 , 男送客在花轿左右护送 , 女送客乘车在后 。此时 , 新郎俗称小登科 , 享受状元待遇 , 新娘享受诰命夫人待遇 。路人一律避让 , 即使达官贵族也不例外 。花轿往返不得同路 , 一路不停 , 遇十字路口、井、桥、庙宇 , 要用红毡遮挡 。花轿到门口时 , 当路横一木凳 , 吹鼓手使出浑身的技艺吹奏各种乐曲 , 抬轿者也作出各种舞蹈动作 , 到时有赏钱 。新郎下轿后 , 先到堂屋坐等 。新娘由女宾扶持从椅子上下轿 。这时 , 向新娘和看下轿的人撒小火烧和染红的花生 。
新娘踏红毡、越马鞍至庭院天地桌前 , 与新郎拜天地 。男宾高喊一拜天地 , 二拜高堂 , 夫妻对拜 。然后 , 揭蒙头红 , 面见公婆 , 入洞房 , 吃下轿饭(饺子) , 设宴席招待送嫁客人 。
晚上 , 新郎新娘喝合婚酒(红酒) , 亲朋开始闹洞房 , 小叔子和晚辈都来戏耍殃闹 , 庄乡长辈和岁数大点的也来凑趣 , 谓三日无大小 。此后 , 女方眷属频频来男家送饭、圆饭、梳头、添箱 , 男方的亲友都来祝贺 , 俗称道喜、要火烧、殃喜 。新婚第2天 , 新娘由婆家嫂子带领祭祖坟 , 归家后拜同族长辈 。一般第3天新娘回娘家 , 称回门 。3日后由娘家人送回 , 谓做六晌 。至此 , 大礼告成 。
建国后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废除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 ,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和结婚登记制度 。提倡移风易俗 , 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喜事新办、简办 , 反对铺张浪费 。
城镇青年多为自由恋爱 , 建立感情后登记结婚 。婚期往往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期间 , 婚礼多在宾馆饭店举行 , 届时亲朋好友齐来祝贺 。也有的采用旅游结婚或集体婚礼等形式 。农村青年则在较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婚俗 , 大多经过媒人介绍、相亲、定婚、登记等步骤 , 婚期须择黄道吉日 , 婚礼亦多用旧俗 , 但比旧时要简约 。
送奁房亦称送艳房、送严房、送缘房、送圆房 。在娶亲前最后一个双日 , 女方向男家送嫁妆 。一般是一对箱子、一对杌子、一张两抽桌、盆架、梳妆用具及被褥衣服等 。男方设宴款待来人 , 并发赏钱 。
娶亲婚礼的前一天 , 男家悬灯结彩 , 贴对联 (一家当户都贴) , 大门门框下方贴青龙二字 , 新房糊红纸 。下午请乐队响门 , 纱灯高照领前 , 鼓乐随行 , 男宾(拿毡的 , 又叫红帽子)领新郎先到祖庙拜祖 , 后向本族各院、亲戚、朋友家磕头 , 称拜门 。晚上宴请乡里 , 在巷口或大门口奏乐唱戏 , 由亲属点戏赏钱 , 热闹一晚上 。是夜由父辈人或兄弟陪新郎睡在新房里 , 俗称压床 。在广饶一带 , 娶亲前一天 , 亲友携礼前来贺喜 , 俗称点茶 , 主家设宴招待宾客 。
娶亲这天 , 男方备两乘花桥 , 鼓乐伴奏 , 旗、锣、伞、扇开道 , 到女家迎娶 , 女方长辈亲迎新郎入席 。宴毕(也有的不设宴) , 在鼓乐声中为新郎披红戴花 。同时 , 新娘穿裙子套子 , 披云肩 , 戴霞披 , 盖蒙头红 , 由兄弟用椅子抬着送上花轿 。在广饶一带 , 此时还举行简短的仪式:给新娘开脸的人用镜子先照一下轿内 , 然后 , 嫂子端一碗放有发面引子和芝麻的水 , 让新娘用手蘸一下 , 意为引子、生活节节高 , 然后将水泼于地上 。起轿后新娘的兄弟2人或姐妹2人持茶壶、茶碗 , 扶轿杆跟在后面送一程 , 谓之送客 。送嫁的男送客2人(新娘的兄弟) , 女送客2人(称伴娘) , 压轿(挡轿门)
儿童2人 。路上绿轿在前 , 花轿在后 , 男送客在花轿左右护送 , 女送客乘车在后 。此时 , 新郎俗称小登科 , 享受状元待遇 , 新娘享受诰命夫人待遇 。路人一律避让 , 即使达官贵族也不例外 。花轿往返不得同路 , 一路不停 , 遇十字路口、井、桥、庙宇 , 要用红毡遮挡 。花轿到门口时 , 当路横一木凳 , 吹鼓手使出浑身的技艺吹奏各种乐曲 , 抬轿者也作出各种舞蹈动作 , 到时有赏钱 。新郎下轿后 , 先到堂屋坐等 。新娘由女宾扶持从椅子上下轿 。这时 , 向新娘和看下轿的人撒小火烧和染红的花生 。
新娘踏红毡、越马鞍至庭院天地桌前 , 与新郎拜天地 。男宾高喊一拜天地 , 二拜高堂 , 夫妻对拜 。然后 , 揭蒙头红 , 面见公婆 , 入洞房 , 吃下轿饭(饺子) , 设宴席招待送嫁客人 。
晚上 , 新郎新娘喝合婚酒(红酒) , 亲朋开始闹洞房 , 小叔子和晚辈都来戏耍殃闹 , 庄乡长辈和岁数大点的也来凑趣 , 谓三日无大小 。此后 , 女方眷属频频来男家送饭、圆饭、梳头、添箱 , 男方的亲友都来祝贺 , 俗称道喜、要火烧、殃喜 。新婚第2天 , 新娘由婆家嫂子带领祭祖坟 , 归家后拜同族长辈 。一般第3天新娘回娘家 , 称回门 。3日后由娘家人送回 , 谓做六晌 。至此 , 大礼告成 。
建国后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废除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 ,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和结婚登记制度 。提倡移风易俗 , 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喜事新办、简办 , 反对铺张浪费 。
城镇青年多为自由恋爱 , 建立感情后登记结婚 。婚期往往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期间 , 婚礼多在宾馆饭店举行 , 届时亲朋好友齐来祝贺 。也有的采用旅游结婚或集体婚礼等形式 。农村青年则在较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婚俗 , 大多经过媒人介绍、相亲、定婚、登记等步骤 , 婚期须择黄道吉日 , 婚礼亦多用旧俗 , 但比旧时要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