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在农村一般自成村落,从事农业生产;并擅长经营园艺、瓜果、林木、饲养奶牛及羊 。市区内的维吾尔族人多从事手工业的商业 。手工业以制革、打铁、食品加工等为主;商业多经营毛皮肠衣、干鲜水果和民族用品 。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 。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 。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 。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 。现在城市居民多穿时装 。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 。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 。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 。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
【维吾尔族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哗 。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禁忌东张西望或立起 。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 。最忌户外着短裤 。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 。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 。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
维吾尔族人禁吃猪肉、驴肉、食肉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 。只吃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入鸡、鸭、鱼肉 。平时以白面、大米为日常主食 。饮食花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曲曲(形似小饺)、烤羊肉、牛羊肉汤及大小厚薄不同形状的烤馕 。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葱)、卡马古尔(蔓菁)、胡萝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 。调味除盐醋外,喜用极椒、孜然(安息茴香) 。早饭一般喝茶吃馕,不多炒菜;午、晚两餐常吃抓饭、包子、拌面、汤面、有时吃手抓羊肉 。在吃抓饭和手抓羊肉前都要净手,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 。有时还吃“阿勒瓦”(一种用糖和面做的糊糊) 。维吾尔族人民都喜欢喝茯茶和奶茶 。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 。多以土坯砖为建筑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 。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 。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内多装饰民族图案 。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 。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 。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
维吾尔族婚礼由阿訇主持,念“尼卡”,确立夫妻关系 。其间举行跳舞等各种喜庆活动 。婚前男方需向女方交纳彩礼 。
遵照伊斯兰教规,维吾尔族实行土葬,主张速葬 。他们以白布裹尸,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 。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 。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人死后,死者的亲属要戴孝以表示哀悼 。死后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及周年之际,家属要请阿訇念经,做抓饭、炸油香等招待亲友,为死者祝福,称为“乃孜尔” 。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 。“库尔班”是“宰牲”的意思,库尔班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 。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 。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 。每逢盛大节日和喜庆吉日,或是劳动之余,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达甫"(手鼓)等唱歌跳舞,节奏欢快,舞姿轻巧,情绪炽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