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艺术

广州是岭南文化荟萃之地 , 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广州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南北融汇 , 中西交流 。历史上中原人四次大举南迁和得海外风气之先 , 是构成广州文化(岭南文化的主体)的两个重要条件 。解放北路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文物 , 可见汉初古广州的音乐、舞蹈、篆刻及玉器、漆器、铜器文化水平 。广州方言又称粤语、粤方言、广府话或白话 , 是汉语的一支重要方言 , 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支系之一 。
近代广州文化艺术生机勃发 , 原有的品种日趋成熟 , 新的品种破土而出 。文学方面英杰辈出 , 文、诗、小说均出现不少佳作 。粤剧在晚清已走出国门 , 清末民初迈出革新步子 , 逐步形成影响远至海外的地方剧种 。解放后逐步健康发展 , 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频繁 , 广州曾举办国际粤剧节 , 影响甚大 。以广州方言演唱的曲艺形式多样 , 从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八音班、锣鼓柜、咸水歌到粤曲的形成与发展 , 可见广州曲艺文化有深厚群众基础 。清道光八年(1828) , 南海横沙人招子庸编成《粤讴》4卷出版;1904年英国人金文泰把它译成英文 , 以《广州情歌》为书名介绍到欧洲 。到民国时粤讴从多写男女之情发展成为宣传民主革命的文学形式 , 使之在广东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当代粤曲曲艺十分普及 , 不少“私伙局”活跃于市内 。
作为粤曲、粤剧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音乐(粤乐)在广州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 , 并且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影响 。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收融汇外省音乐文化 , 并逐步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演奏手法的产物 , 充满时代色彩和变革精神 , 以清新明快、优美动听旋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 因而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地方民间音乐 。
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等始创的岭南画派 , 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 , 也是广州文化艺术界的一枝艺苑奇葩 。岭南画派主张中西画学融汇折衷 , 打破旧中国画闭关自守的樊篱 , 注重写生而多写岭南风物 , 色彩鲜丽 , 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数十年来学之者甚众 , 名家辈出;现居广州的岭南画派传人代表有关山月、黎雄才、陈子毅、梁世雄等;旅居海外也有不少名家 。
始于明清的岭南盆景 , 以广州最具代表性 , 其特点是因材而就 , 树胚多来自山野 。品种有九里香、福建茶、水横枝、榆树、入地金等 。岭南盆景讲究用盆和题名托意 , 不效崔嵬峥嵘 , 崇尚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 。专门陈列盆景的西苑盆景园 , 位于东风西路流花湖畔 , 被誉为“盆景之家” 。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 是广州人过春节的重要节目 。农历年岁末二十八、二十九至三十晚是集中摆花街之期 , 市郊及近县花农乃至文物店、工艺品店也来设档 , 人们从四面八方出发去“行花街”;男女老少、喜气洋洋 , 争着选购合意的鲜花 , 而以年三十晚为花市最高潮 。一交春节零时 , 花市即散 。
此外 , 广州也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龙舟竞渡、中秋灯会、重九登高等民间活动;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 人们对传统文化风俗愈加重视和热心 。
改革开放后 ,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体育设施日趋完善 , 1987年和2001年 , 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2004年 , 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举办权 。先后兴建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芳村网球体育馆、花都区花果山体育场、黄埔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设施 。
【广州文化艺术】进入90年代 , 广州文化事业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 , 加大改革力度 , 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文艺创作和艺术革新的经济投入 , 向新的高度发展 。如建成陈树人纪念馆、广州星海音乐厅、红线女粤剧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冼星海纪念馆等 。2005年 , 广州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个 , 公共图书馆15个 , 总藏书量1325.1万册(件);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 , 文化站151个;博物馆、纪念馆40个,参观人数337.5万人次;广播电台8座 , 电视台5座;参与面广、质量较高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广州市首届戏剧花会、第五届群众粤剧大联展、广州市第二届民间乐社广东音乐创作演奏大会、广州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合唱节、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十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周等 。2003年7月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