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建国前,婚姻的缔结几乎全由父母包办,很少有婚姻自由 。由于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习俗,往往订婚较早,有些在幼儿时就订下婚约,俗称“背带亲” 。大多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也有十一二岁就举行结婚礼仪 。因年龄太小,一般由族中伴娘相陪到男家拜祖后,住两三天即返回娘家 。酒期由伴娘陪着同吃同住 。婚后回门一去数年,直到长至十七八岁,在农忙季节或婚丧喜事进,才由夫家姐妹接来帮忙,夫妻开始同居,如此往返,居住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期住在夫家 。
婚姻缔结,一般分为“开口亲”、“杀鸡礼”“订亲”、“结婚”等四个过程 。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若获得同意,便带些礼物去“合八字”,谓之“开口亲”;第二次由男方带鸡、酒、糖等礼物送到女家,女方请来亲友祝贺 。因礼物以鸡为主,且以双数为吉,故称“杀鸡礼” 。第三次由男子带酒若干壶,鸡若干只,猪后腿一只,猪肉数斤,或整猪一头,鞭炮、红烛二对,聘金若干元去女方家,通过“交礼钱”、“换八字”等仪式,亲友前来庆贺,称为“订亲” 。结婚时,男家选派两名青年前往女家迎亲 。其任务是抢回男家备好的两个大糯米粑粑,带回男家供祖,至此宣告接亲完成 。女方家中孩童云集村外,用苦楝子、稀泥、水枪等投掷接亲者,名曰“打报古” 。“报古”是对男性接亲者的布依语称呼 。这种古朴之风,普遍盛行于镇宁、关岭、六枝及普定等地 。意思是通知寨内,某某姑娘巳正式嫁到某某寨家 。其余各地的婚俗,有兴骑马坐轿的,有兴由哥哥背新娘出大门的 。无论哪种形式,一般都有族中姊妹陪送,称之为“伴娘” 。路上打伞步行,新娘当天不直接进男家,先于附近亲友家住下,次日清晨选取吉时登门拜祖 。DYCMS_info_next
布依族同宗同姓不能通婚,异姓亲戚中不同辈份也不能通婚 。有些地区还有几个姓氏之间也不能通婚,如镇宁扁担山的卢、马二姓;安龙鱼沟乡的余、何、韦、陆四姓 。据说很早以前是同宗同姓,所以不能结亲 。
【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民族乡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对情歌
布依族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作媒介者叫“银雀”,多半是男方的姊妹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唱一首歌:“我替兄弟传情意,这块蓝靛送给你,他望这蓝靛染出色,他盼这蓝靛出光……”等等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回眸一笑,男女双双走出人群,上山对歌 。布依语称为“榔梢” 。
“榔梢”是会朋友的意思 。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 。这与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关,因为早婚和“不落夫家”,实际上只是订婚 。所以参加“榔梢”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榔梢”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 。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