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镇的民间雕刻艺术 , 起源于陶瓷业的泥塑 , 延伸到石雕、木雕 。据传龙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代已开始出现 , 从元代开始就有石雕、木雕 。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 。
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 , 1959年11名龙塘工匠石雕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等大型建筑的建设 。1995年 , 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 。目前68个自然村中 , 从事雕刻、泥塑等艺术的就有42个村 。但发展的同时受到生产工艺更新不快 , 市场供求面狭小 , 后继乏人等条件制约 。今年3月列入海口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溯源
民间相传最早出现于900年前
这是南渡江下游西岸的一角 。千年不息的江水流经龙塘小镇 , 水乡的风物一下子就有了许多灵动的色彩 。不经意间 , 路旁的菠萝蜜树飘过一缕清香 , 历史上火山喷发而出的玄武岩、石砾土 , 则在村落以外的空旷田间 , 安静地述说着昨日的辉煌……
“百家鳞萃陶成众 , 两地鸠居塑制忙 。今日旋人同卒业 , 东西烟绕树微茫 。”这是前人对龙塘陶器制造业鼎盛时期的精彩写照 。对龙塘民间雕刻颇有研究的原琼山市文体局局长黄培平告诉采访人员 , 民间相传龙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朝就已开始出现 , 现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龙塘镇文彩村的一块禁碑 , 刻于1784年 , 上面记有窑民劳作之艰难 。龙塘从元代开始就有石雕、木雕 , 到了明代工艺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后又吸收了北方的一些雕塑优良传统 , 许多优秀艺人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生于1892年的吴坤桃曾在生命结束之前 , 呕心沥血用整整6年时间刻成了传世之作一块屏雕 。这块屏雕高73厘米 , 宽44厘米 , 厚7.5厘米 , 屏面上13个人物各具神采 , 而几对梅花鹿、鸳鸯、仙鹤则栩栩如生 , 更奇特的是屏面上的城门竟悬挂一盏“洋灯” , 不用通电而四时觉得灯火摇曵 , 有人出几十万元 , 其后人也不卖 。
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 。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 , 兴盛时瓷厂占地面积达200亩 , 职工达300人左右 。1959年3月 , 11名龙塘雕刻匠人赴京 , 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文化宫等大型建筑的建设 。采访人员在永昌村见到了他们中目前惟一健在的冼必群老人 , 80多岁的他告诉采访人员那令他这一生都感到激动的时刻 , 工程结束时他们受到了北京十大工程办公室的表彰 。因为龙塘雕刻艺术的成就 , 1995年 , 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 。
影响
亿年顽石千年朽木能说话
“试将陶器酌方塘 , 带月归来道路长 。”这是前人对龙塘陶器制造业和名闻一时的龙塘八景的精彩描绘 。在吟诵诗句的同时 , 龙塘镇文化站站长吴际淳为我们勾勒出这样的历史截图:古老的陶器作坊在龙塘墟的东西两边 , 陶窑烟卤林立 , 轻烟袅袅 , 月下陶工正在作业 。白日的盆钵声、买卖声正渐行渐远 , 而月下的橹桨声、江水声在陶工的匆匆脚步声中像叩击陶器一样清脆动听……这是怎样一个美妙的历史瞬间 。
所幸这样的美好景象仍然在今天的龙塘可以看到 。3月24日午后阳光十分慵懒 , 龙塘镇文彩村路边一座小屋外 , 一排排的陶坯随意摆在路边 。村民王科第安静地坐在一旁 , 一边忙着给一些陶坯雕上花纹 , 一边等着这批陶坯晒干 。而他工作的那排小屋 , 粗犷却又给人很强烈的艺术感 。小屋的外墙贴上大量的陶片 , 再盖上自己烧制的青瓦 , 藤蔓爬上屋角 , 十分古朴自然 。王科第在这排房子里已工作了几十年 , 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江水 , 雕刻自己的陶器 。
距离王科第的小房子不远 , 78岁的老艺人林诗第则在忙着做陶瓮、陶罐 。他每天一起床就重复这样的工作 , 延续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 。他做陶器不用模子 , 只用一双手凭感觉就能制成 。老人耳不聋眼不花 , 几十斤的制陶器转子在他脚下仍被踩得飞快 。而在文彩村另一侧的王科美家 , 采访人员则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房子就延续了明清石木结构房子特色 , 内墙为木质 , 梁上雕刻古朴精美 , 木质家具上大多有仿古雕刻 。王科美说 , 他们一家每年的雕刻收入达到7万多元 , 有人劝他们搬到城里去 , 但他们喜欢这所老房子 , 喜欢这江边的雕刻人生 。在他看来 , 泥土木条会说话 , 一块平常的火山石头也有自己的思想 。
保护
正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技艺
【龙塘民间雕刻艺术】由于种种原因 , 龙塘的民间雕刻近年来渐趋没落 , 镇陶瓷厂早已关门歇业 。而雕刻也少有成规模生产 , 小镇的传统手工业生产渐趋宁静 。
龙塘镇委书记翁琼清告诉采访人员 , 曾经辉煌的龙塘民间雕刻正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 , 市场供求面狭小 , 劳动环境差 , 外来品种的冲击 , 泥塑艺术已后继乏人的窘境 。石雕艺术劳动由于强度大 , 完成一件作品周期长 , 年轻人多不愿意学 , 艺人越来越少 。木雕则存在市场需求量小 , 主要靠农村古式民居和庙宇神像 , 发展空间有限的局面 。此外 , 本地艺人以自主经营为主 , 形不成龙头 , 难以形成特色产业 。
翁琼清介绍 , 目前有关部门正计划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龙塘雕刻技艺 , 培训新一代雕刻技术人员 , 发展雕刻专业队伍 , 并计划将龙塘雕刻业的发展规划列入龙塘镇政府工作内容 。以镇政府、村集体、个人集资方式 , 成立雕刻专用基金 , 发展龙塘的雕刻事业 。众多老一辈手工艺人一生与石头、木块、泥土为伴 , 这种勤劳执着的精神正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和延续 , 而这才是龙塘手工业发展的真正支撑 。龙塘镇外南渡江水日夜奔流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 , 龙塘古镇手工业正在宁静中期待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