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馍本是一种普通民间食物 , 而井陉馍馍除了填肚充饥外 , 别派有诸多的用场 。井陉自古以来山多地少 , 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 且土地瘠薄 , 人们只能以“糠菜半年粮”来充饥度日 。因而 , 白面蒸馍是人们少有机会能吃到的佳馔美食 , 进而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馈嶂礼品 。解放后 ,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和实行科学种田 , 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白面馍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 , 但多年形成的民间习俗仍在沿传 , 不妨试举几例:
走亲馍馍 。井陉人走亲拜友均有“挎篮子”的习俗 , 一般走亲挎20—30颗馍馍为馈赠礼物 。亲友留取馍时 , 一定要给来者剩“压篮馍馍” , 并讲究“留双不留单” , 但也有的村寨讲究“留单不留双” 。
下书馍馍(又称“递期馍馍”) 。男女婚礼前一个月左右 , 要举行“下书”(递期)仪式 , 男方要按女方的亲友数量馈送馍馍 , 一般的数量在200—300颗之间 。女方将此馍送于自己的亲友 , 亲近者送4颗 , 亲疏者送2颗 , 并通知亲友们光临既定的婚礼 。下书馍馍是新亲戚的首次交往礼品 , 特别讲究排场阔气 , 原料是又白又细的“头磨面”(现在人们多用富强粉了) 。过去每斤面粉捏3—4颗馍 ,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 , 相继发展为八两为一斤面粉做一颗馍了 。蒸出来白白胖胖 , 真叫排场阔气 。
男方送下书馍馍时 , 千万不能忘记挑出20颗最好的馍馍送给牵线搭桥的媒人 , 此谓“谢媒馍馍” 。
婚嫁馍馍 。在娶亲那天 , 女方娘家的亲友都要去给新娘“送饭” , 嫡亲必须携提30颗馍馍 , 俗称“一架食箩” 。婆家掌事人要专门组织“打食箩”场合 , 将各位亲友的馍馍留取 , 顺便让人们观赏其制作水平 , 而后也按“留双不留单”的习俗剩下“压篮” 。嫡亲越多 , 馍馍就越多 , 一般的喜事能收两三笸萝 , 约有几百颗之多 。
丧礼馍馍 。办丧事那天 , 死者的亲友来参加丧礼 , 一定要带12颗馍馍 , 俗称“食盒一架” 。直系晚辈亲戚(婿、侄、甥等)还要送“面牲”一付、“寿桃三元” 。“面牲”即面捏的猪羊 , “寿桃”亦是面捏制的桃子、石榴等果型 。
【井陉馍馍的俗用】丧葬后第三天 , 亲友们再次捏上馍到死者家来表示安慰 , 俗称此馍为“复三篮子” 。第二年清明节还要给死者“上新坟” , 亲友们来不能空手 , 也得挎馍馍 。
供神馍馍 。搞迷信活动也不离不开馍馍 , 初一、十五上供 , 逢年过节敬神 , 均要设案焚香 , 摆以馍馍为主的供品 。尤其是正月十五 , 全村几百家的供品一齐摆列于“火杆”场上 , 形成供品大汇展的局势 。为了博得观者的好评 , 人们不惜时力把面捏制成各式各样的动物、植物、花卉、瓜果、人物等造型 , 上笼蒸熟 , 再用各种颜色加工点面 。整个供场艳丽多姿、五彩斑谰 。现代人称之为“面塑艺术展览” , 其实还是原始供品馍馍的演化 。
除上述几类用场外 , 井陉馍馍还有很多习俗讲究 , 如:新婚第二天 , 媳妇回娘家要挎“回面篮子” 。新女婿正月初二去拜丈人 , 要挎“拜节篮子‘ 。新婚第二年麦夏 , 男方要给女方娘家送“麦夏篮子” 。孩子认为义父义母或结义兄妹 , 也即要送“认亲篮子” 。俗例繁多 , 不尽细举 。一般礼用馍馍每斤面粉捏7—8颗(不书馍例外) , 俗称“七大八小” , 并都要在新蒸熟的馍馍顶上点8个红点 。下书馍馍更讲究 , 多有人把简单的红点改为复杂的“”字“梅花”等图案 。点红点的馍称“花馍馍” 。丧礼用馍却不点红点 , 称“白馍馍” 。一般走亲、婚嫁、下书、供神馍馍都要包两颗红枣 , 实在找不到红枣也要包两粒红豆代之 , 否则即称“瞎眼馍馍” 。
在井陉 , 馍馍的习俗趣闻颇多 , 如洞房的窗口上摆着一摞馍馍 , 顶端一个插枝桃花 。取意“桃花女在位” 。俗说吃了这颗“插花馍馍”能生大胖小子 , 那些久婚不育的媳妇们争相偷吃这颗馍 , 久而久之形成“偷吃插花馍馍”的习俗 。
还有人借送馍馍的机会 , 暗喻影射对方 , 如往馍馍里包杏 , 意指对方“酸气” 。所几片猪肉 , 意责对方“没吃过猪肉 , 还没见过猪走吗?”包辣椒则责对方“毒辣”等等 。当然 , 这是极少数人干的事 。
- 思茅民风民俗
- 芒康弦子舞的流派和特点
- 陕北秧歌
- 日常生活的蚕桑风俗
- 龙门多彩的民俗文化
- 对蚕神信仰祭祀衍生的风俗
- 苹果手机如何恢复删除的应用程序
- 荣耀magic|荣耀Magic4Pro评测:很优秀的手机,但有一点我不喜欢
- Excel中如何导入SQL Server里的数据
- 中国国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