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间年画与民间风俗】我国古代绘画品类里,没有年画这一画种,宋代虽然已有“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的文献记载 。但还未以“年画”之名来总称其品类 。明朝年画题材渐扩大 。“十二月二十四日,渭之交年,民间祀灶 。人家各换桃符、门神、春帖、钟馗、福禄、虎头、和合诸图,粘贴房壁 。”宫廷大内,则“室中多挂绵羊太子画帖 。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也没提到“年画”二字 。清代,曹雪芹作小说《红楼梦》,其中有刘姥姥游大观园一段故事:当贾母依栏坐下,因问刘姥姥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刘姥姥说的当然是农村贴的年画儿,可知清初北京称年画为“画儿” 。到了道光29年(公元1849年),李光庭著《乡言解颐》,书中记有“新年十事”,在“年画”一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此时绘画内,遂将民间过新年时粘贴的门神、灶君、钟馗、福禄、和合以及《孝顺图》、《庄稼忙》等含有教育儿童和描写农村劳动生产的各种画儿,统一称作“年画”了 。同时,文中也明确了“年画”的定义和性质 。也就是说:准备农历过年,人们打扫屋子,清洁卫生之后,在门窗或室内张贴的木版彩印画,叫做“年画” 。这类年画的题材内容,主要的是描写劳动人民喜庆丰收的《庄稼忙》,或含有教化意义的,如《孝顺图》(俗称“二十四孝”)等 。从现存全国各地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来看,它的题材内容确是包罗万象 。除了那些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通俗小说等为题材内容的作品外,还有描写渔樵耕读“四业”,三教九流,屋木舟车,山水名胜、珍禽异兽、仙花瑶草、水族草虫、商埠新景、各地风尚、汽车火轮、枪炮战争、西洋风俗等,仿佛是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图绘 。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降,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接、驱灾避邪的愿望 。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要获得一些文化历史之类的知识 。从而使得民间年画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重要精神食粮 。它虽然岁末腊月才大量出现在乡村市集城镇街巷,平时喜庆节日,婚丧风俗中,仍可得见各种不同题材形式的“年画” 。以往大凡岁时节日,和平日嫁女聚亲、生子弥月、入塾读书、考试中举、升官授职、拜师收徒、酬师谢神、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安家迁居、谢医挂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动中,都有年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 。为了解年画艺术与民俗相互关系之密切,下面就民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有关年画,逐类略述如下:
(一)岁时节令里的应景年画
1、春牛图 农村过去无历书(日历、月历之类),年画作坊入冬先印“春牛图”,图下画一芒神(一童子模样者手持一短鞭,俗称句芒,象征春临)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 。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月日表,及“流郎诗”、“地亩经”等 。供农民耕作时,按图上节气务农 。宋刘克庄诗:“今年台历无人寄,且看树翁壁上图”句,则知《春牛图》远在宋代已流行民间 。《春牛图》又名《芒神春牛图》 。《清嘉录》:苏州新年“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 。卖画张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下争买芒神春牛图 。”
2、戏出灯画 民间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城市街上悬灯结彩,庆贺佳节 。农村则以秫秸扎一方形灯架,外糊木版印制的“灯方子”纸画 。这类灯画四张为一幅,印有各种地方戏曲一出 。如河北武强画店印的《打金枝》一幅,画郭暖恕打升平公主不去为公公郭子仪拜寿,公主被打,回宫哭诉,父皇唐肃宗(李亨);郭子仪得知幼子郭暖殴打公主,闯下大祸,绑子上朝请罪,肃宗认为附马与公主吵架是儿女家庭之事,不应由朝廷处理,并与皇后劝解二人和好 。图上还刻有谜语各一则,如“小人无用”(药名一)谜底为“使君子” 。又有“走马灯”,是用年画作坊刻印的刀马人剪制而成,走马灯做法是先用竹篾扎成方或圆形纸灯,将彩印刀马人剪出,黏一纸轮之下四周,轮中有干,能活动自转,下放一烛,烛光煽轮,轮上之刀马人物随即旋转不息,常见的有:“三战吕布”、“割须弃袍”、“捉拿花蝴蝶”等小说中的武打场景 。按汉司马迁《史记》载:“执金吾掌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许弛禁,谓之放夜 。”但当时还未成“灯节”,到了唐以后,灯节(又称元宵节)才渐渐热闹起来 。宋时,元宵节的灯品最多,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说“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就是“走马灯” 。可知宋代已有以火煽轮而自轮的走马灯了 。清代一位贵族子弟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说道:“走马灯之制,亦系以火御轮,以轮运机,即今轮船,铁轨之一班 。使推广而广之,精益求精,数百年来,安知不成利器耶?惜中士以机巧为戒,即有自出心裁精于制造者,莫不以儿戏视之 。今日之际,人步亦步,人趋亦趋,诧为神奇,安于愚鲁,则天地生财之道岂独厚于彼而薄于我耶?是亦不自愤耳!”
3、老鼠娶亲《北京岁华记》云:“25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尽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填仓 。”北方是日有“老鼠娶亲”之说,南方谓“老鼠嫁女”,上海一带于正月十六日为老鼠婚期 。民间年画产地,如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湖南隆回、福建漳州等年画作坊,都有这一题材的作品印制,而且还影响到东南亚等国家 。如越南的年画中有一幅《老鼠娶亲》,就与湖南隆回楚南滩头印制的相仿佛,老鼠娶亲的故事据清俞越《茶室丛钞》:老鼠生了个女儿,它的父母非常喜爱它,要把它嫁给一个好女婿 。它们认为太阳高高悬在空中,应该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了,就求太阳作它们的女婿 。太阳说:我不行,只要乌云一来就把我遮住了 。老鼠一想还是云好,就去请乌云作女婿 。乌云说:我怕风,风一吹就找不到我了 。于是老鼠又去找风,风说:我可不行,因为我遇到墙就无力了 。老鼠又去找墙,墙回答说,我最怕老鼠,老鼠一打洞我就垮了…… 。民间传说又有发展,说:老鼠最怕猫,如果把女儿嫁给猫,那么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老鼠很高兴地找到了猫,猫一听很是高兴,说好当晚娶亲,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当花轿抬着新娘还没来得及下轿结拜时,老猫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 。其实,填仓节是捕鼠的一次集体行动 。春天正是老鼠繁殖季节 。南方天气暖的早,北方稍晚,故相差十天,老鼠娶亲的这天,民间晚上不许点灯并给猫儿好饭食 。教儿童们夜晚不要说话,静听老鼠娶亲的鼓笛笙箫之音乐 。这样全村皆黑沉沉静无一声,老鼠则可全无顾忌了,只有猫儿吃好了正有力气去消灾老鼠,以保护填好粮米的仓房 。所以这“老鼠娶亲”题材的年画,各地作坊都有印制,每到正月二十五日填仓的前夜,老人们常将墙上贴的这幅画讲给孩子们听,哄孩子们早入睡,以诱鼠出洞,放猫擒拿 。
4、天师符 《清嘉录》:“五月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而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画姜太公财神及聚宝盆、摇钱树之类 。”因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曝床芦席,及忌盖屋” 。(梁·宗懔《荆梦岁时记》) 。所以广东佛山、陕西凤翔、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上海旧较场等年画作坊,都刻印多种形式的“天师符”以备五月供人们采购 。苏州桃花坞就有《灵符镇宅》、《天师真人》、《太公在此》、《杏黄旗》等大小尺幅不一的七种 。据《三教搜神大全》载:“天师者,汉张道陵也,子房八世孙,光武帝建武间生于吴天目山,学长生法术,隐于北邙山,章帝、和帝累召不起 。久之,遍游名山,东抵兴安云锦溪,升高而望日,是有异境,缘衍流而之云锦洞,有岩焉,炼丹其中三年,青龙白虎绕于上,丹成铒之,时年六十,容貌益少,又得秘书通神变化,驱除妖鬼,后于蜀之云台峰升天,所遗经绿符章并印剑,以授子孙 。”年画中的张天师,都是身披八卦袍,以表示炼丹,手举利剑,显示除杀鬼魅之威风,有的坐骑黄虎,藉以驱邪恶 。每幅图上或盖一“灵符镇宅”之方印,或印一“敕令”神符,故名“天师符” 。是大江南北端午节日常见的一种木刻彩印应时画 。
5、镇宅钟馗 钟馗是民间木版年画中较早出现的一个题材 。北宋时已有印卖钟馗的文献记载,不过那时是在除夕悬挂 。叶梦得《石林燕语》:“宰执每岁有内待省例,赐新火冰之类 。元丰元年(公元1089年)除日,神宗(赵顼)梦中忽得吴道子画钟馗像,因使镂板赐二府,明年除日复赐 。”反映出宋代钟馗是和门神一样,都是新年出现在墙壁或门上 。直到明朝时岁暮还是“门旁置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 。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见刘若愚《酌中志》) 。明代以后,除夕悬挂钟馗的风俗渐渐移到五月端午,悬于堂中“挂钟馗图画一月,以祛邪魅”(见《清嘉录》) 。钟馗驱邪祛魅之说,初见于宋代沈括《补笔谈》:“禁中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宫,上不怿,因店作,将逾月,巫医惮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球队,跣一足,悬一履,摇一大筠纸扇,窍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 。其大者戴帽,衣兰裳,袒一臂,革双足,乃提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 。上问大者,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进士也 。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梦觉,店若顿瘳,而体益壮,乃召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 。”后来绘画中的钟馗,即从此说而来 。民间年画中之钟馗,多无捉鬼情节,只画钟馗头戴进士巾,身穿圆领官衣,革双足,仗剑,,手指一蝠,或题“引福入堂”,或题“恨福来迟”以及“福在眼前”、“福自天来”等字句,盖借“蝙”与“福”字之音相谐近,巧成一句吉利之语 。此外,苏州桃花坞和上海旧较场清代刻印的钟馗中,有钟馗右手举剑,左手抓一腰遮虎皮裙之鬼,旁刻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上有“消除五毒”、“驱邪降福”方印和一“八卦图”者,可见清以前除夕悬挂钟馗的风俗,已演化变成了5月5日时提醒人们注意夏天已到,蛇蝎毒虫活动,要防范儿童勿被虫咬的招贴画了 。
6、月宫符像 8月15日正当三秋恰半,俗称中秋 。宋以前,每逢中秋人们只是饮酒赏月 。此夜正是金风送爽,玉露生凉,月色倍明,丹桂飘香的好时光,大户人家莫不登高楼,临水榭,开敞轩,迎月赏景,排宴高歌 。“虽陋巷盆寒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实 。”(《梦梁录》)但此时还没有祭月宫,分月饼之风俗 。明朝刘侗等著《帝京景物略》,其中有祭月之说:“8月15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 。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 。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 。“月光纸”,至今尚有收藏 。但系清代后印,形式确如刘侗所记 。月光纸上刻印一菩萨跌坐一莲座上,下有龙女、善才童子双手合十立于漂浮海面之莲瓣上,空上韦驮抱杵立于云端,绘刻精丽,宛如宋人“水月观音”之图 。下有一圆光,象征满月,内刻一兔捣药于桂树下,后有绣窗画栋,玉石栏杆之宫殿,圆光外上刻一佛二菩萨坐像,旁列四天王站立两侧,下有海水龙王朝月宫 。构图匀满,刻工细密,是属北京木刻年画作坊上乘之品,其它各地,如河南开封、福建泉州、云南保山、以及山西大同等地作坊刻印的“月宫符像”尺幅都高不盈尺,只绘玉兔捣药于月宫而已,开封朱仙镇年画作坊印制的《月光菩萨》之像别具一格,附绘有桂殿玉兔外,还画一后妃宫妆之像,宛如一幅仕女图画 。
7、斗香 苏州桃花坞年画中,有“斋月宫”的全份彩印画,苏州一带民俗,中秋拜月不设月宫符像,拜月时院中案上设一“斗香” 。斗香是以线香作斗形,外粘以彩画,斗内纳香屑于其中 。香斗内放一彩印之宫殿,形如三间四柱之牌楼,和印有三国演义故事(如“灞桥桃袍”、“三战吕布”等)的三角形彩旗,“僧俗咸买下,焚于月下,谓之烧斗香” 。此外,苏州等地木版年画中,尚有一种彩印“月饼纸” 。纸上印有月饼形式,和“官礼茶食”等字样,是属包装艺术之类 。按三南宋时已有了月饼之名,但只作为“蒸作从食”(见《武林旧事》),还非应节之食品,明代8月“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酌中志》) 。这才作为中秋的节物出现于市 。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作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即西北各民族;三是辽、金统治下的旧族北方人民称“汉人”;四是南方人民叫“南人” 。统治者对“南人”剥削压迫最残酷 。元末,江南人民在八月秋收之后,以祭月为名互赠月饼,饼内放有“八月中秋杀鞑子”纸条,号召起义,推翻暴政 。后来为了庆祝胜利,每年中秋节日便互送月饼为“官礼”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50年代江苏徐州作坊刻印的一幅“中秋月饼”包装彩纸,上有工农和五谷蔬菜图像外,还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犹存古代民间传说合力御侮之遗意 。
8、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属民间年画中历画之一种,它也是早期出现的年画形式之一 。现存较早的一幅是明代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陕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图》 。此图中画一蒜头形宝瓶,上插一枝折梅花,花瓣共81 。梅瓶四周,画自一九到九九由冷转暖的不同气候和人们耕种聚饮的各种风俗活动 。如“二九”一图,画寒林萧索,白雪满山,华楼上有人对饮赏景,楼下游子徘徊于途,上题:“凛凛寒风刮地来,冰花妆就玉楼台;银瓶注酒歌金镂,谁叹征人尚未回 。”又“八九”,画农人鞭牛犁田,上题:“积润统消景物鲜,桃花未吐柳含烟,农人自此知春及,南佃耕开百亩田 。”画出寒冬与初春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 。明尤侗《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可知明代“九九消寒图”之形式,多画梅花 。清代年画中“消寒图”的形式花样较多,传世者尚有不少,有画三出小戏,每出戏名三个字,每字笔划为九,共81笔 。如“洪洋洞”、“破洪洲”、“南阳关”(破阳字勉强为九笔) 。还有中画人物,两边刻有“九九消寒歌”者 。天津杨柳青李盛兴画店印的《岁朝吉庆九九图》第一九都唱出一个故事 。如:“七九寒窑去读书,蒙正无时赶过斋,大比之年去会试,平地登天中状元 。”戴廉增画店印的《三字经九九图》,每九皆含《三字经》数句 。如:“三九的佳人泪如梭,奴看你不成器,终须玉环琢 。一年四季南北混,自勤苦不能尚勤学 。养不教,父之过,孔门高第作大学,元圣周公作周礼,大成至圣师项? 。”共有《三字经》中十句之多 。这对农村来说,颇有普及教育之意义 。民间年画中的《九九消寒图》中尚有一种娃娃题材的 。图中画一儿童拿香谱,谱上印有九个双钩楷字、每字九笔 。如“香保送茶来厅前待客”、“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有作“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等美句者 。有一幅山东潍县刻印的《九九消寒图》,上印一年之节气与月建等字,下刻八卦之文排成九组,每组九条 。每组下系一诗,诗中有寓意贫富不均之怨 。如:“四九地铺遍地平,朔风洌洌起新晴;朱提公子休嫌冷,中有樵夫赤足行 。”古代冬至节日犹如新年一样受到重视 。宋代冬至日,“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 。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作节 。”(见《武林旧事》) 。所以北方木版年画中“九九消寒图”出现较早,形式尤多 。
9、灶君马 民俗腊月23日家家户户皆祭灶,祭毕将图像焚化,谓之“上天” 。除夕再由市上买一新灶君像,以待来年焚化 。《礼祀?祭法》:“(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留、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郑玄注:“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遣告者尔 。灶主饮食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 。祝曰:好多说,不好少说 。清代更用糖瓜、糖饼祭礼,以止灶君上天胡说 。可见这一风俗之衍变,已有千年之久,灶君马印刻作坊遍及全国,远至云南的纳西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大小不同彩印或墨线灶君纸马之图像 。从收集到的全国各地灶君马来看,尺寸大者约二尺,小的不过五寸 。图像的形式,有坐、有立(白族灶君是立像)、有灶君一神独坐,有灶君与夫人并坐,还有香案前灶君坐于中间,左右二夫人分坐,此类灶君只有山东潍县和聊城一带流行,俗称“三头灶” 。灶君以北京供奉的形式最多,由旗人贵族、到柴门贫民,由官府或工商业者,到异乡流落京都的寒士,祭灶虽然同是一夕,但灶君马并不一式 。一是“家灶”,为一般家庭供奉者,印灶君与夫人捧圭并坐;二是“官灶”,又称“鳏灶”,是灶君一人独坐,为官衙或商家作坊厨房贴用者;三曰“上天灶”,尺幅较小,图下印灶君夫妇并坐,图上画灶君骑马于南天门会见玉皇 。为山区农村所贴用 。四曰:“神灶”,即独座捧圭灶君,是旗人贵族们特用者 。图像尺幅较大,绘刻精细,灶君头后之顶光炎为绿色(汉民祀者皆红色),因满族入关前为游猎生活,向无祀灶之风俗,康熙后始有祭灶之仪又因皇帝称君,故满族统治者称灶君为“灶神”;五曰“烧灶”,这类灶君马是以墨线印出后,不敷彩套金,中刻灶君,下卧一马,上有“司命之神”字样,专供无家可归或平日不供灶君的作坊,以及旅居京都的异乡过客,临祭时买来贴用 。灶君除称“司命之神”外,还有称“东君赐福”者 。尤有兴味的是上海印制的灶君马,都是灶君独坐于“定福宫”下,前有“五子夺盔”等吉祥人物 。还有一种“赵军官”,刻印赵云持枪骑马,下有文武财神、福禄星官等像 。据说非平常人家所贴者,因恐灶天言事,古祀“赵军”以祈平安 。过去灶君马为家家户户所祀,故民间故事中有关灶君的传说也多,但流传北方的莫过于灶君两妻的故事,也是山东潍县“三头灶”创作的根源 。故事大意:灶君本名张万仓,娶妻郭丁香,丁香勤俭持家,使张万仓家境富了起来 。张万仓出外经商,又爱上了个能说会吃的王海棠 。张万仓休了前妻,娶来了海棠,没有几个两人就把家财挥霍光了,张万仓又遭到了火灾而双目失明,沧为乞丐,沿村乞讨度日 。一天,张万仓乞讨至一家门口,主人可怜他施舍他一碗热面条,并教他在厨房里暖暖身子,以免冻死 。当张万仓吃出面条味道是郭丁香所做,一问果然不错 。就羞愧钻进了灶膛自焚而死 。上帝闻知此事,念张万仓尚有悔过知耻之意,所以就封张万仓为灶君 。所以潍县出现了“三头灶”的灶君马 。
10、大过新年 “大过新年”过去木版年画中最受欢迎的题材,是以除夕包饺子为内容的《同庆新年》了 。此画流行于北方和东北广大农村里,图中画八个场面:一、“风调雨顺”,画老人们拜天地三界众神;二、“辞皂(灶)王”,一老一少跪在灶前礼灶王;三、“国泰民安”,全家在拜财神;四、除夕吃饺子,又有两个儿童在放鞭炮;五、“敬祖先”,夫妇和一儿童拜于祖宗牌位之前;六、“花炮连天”,仿佛是元夕儿童放焰火之景;七、“兄友弟恭”,画兄弟拜年;八、“夫妇拜节” 。恰如《帝京岁时纪胜》里所描绘:“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祀祖神接灶,早贴春联挂钱,悬门神屏对……合家吃荤素细馅水饺儿 。”又《燕京岁时记》“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 。”如今春节,虽已无祀祖祀神接灶和掷骰、斗叶之博戏了 。但贴春秋、吃饺子等风俗,仍未禁绝 。饺子的来历已久,过去昼夜分作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子时正是除夕、新年相交之时,故取送旧迎新“更岁交子”之音义而为“饺子”它的原名来自馄饨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引南北朝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 。”其形恰似今日饺子 。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土碗中,就有饺子十余枚,形式与今之饺子同 。年画中的包饺子,反映了千百年的饮食风俗习惯 。
11、升仙图(升官图) 除夕之夜,家人围炉闲话,语多吉利,小儿嬉戏通夜不眠,或掷骰子,或玩“升仙图”以消夜,名为“守岁”,含珍惜一年时光将尽、夜惜年时光将尽、夜惜年华之意 。民间年画中,各地都有为儿童们除夕不寐而刻印的“升仙图”(升官图)彩色玩物 。这类彩印玩物名称不一,苏州叫“逍遥图”,苏北叫“消消气”,山东叫“凤凰棋”,福建叫“葫芦闷”,天津叫“赶八蛇”,因图中有八仙、白蛇等神仙人物而得名 。各地印制的升仙图不仅尺幅大小不同,内容形式也不一样 。大凡南方尺寸较小,一般二十余厘米见方,北方较大,长阔各有六十余厘米 。内容广泛 。四川成都印的是以人物为主,有《水浒》(二十四英雄图)、《古代二十四孝子图》、《百子图》 。还有一幅“百兽图”除刻印十二生肖外,又有狼、熊、象、豹、麟、狲、骆驼、海马、鹤、凤、龙等祥禽走兽 。苏州桃花坞印的花样也有数种,有《桥名升官图》、《耍货图》、《十二花神图》等 。《桥名升官图》刻苏州城内外名桥十余座,如香花桥、万年桥、善人桥、鸳鸯桥、宝带桥…… 。《十二花神图》是以一年十二月,每月一司花之神刻印的“升仙图”,最高是和合二仙,到此则胜 。十二花神由起点往下排列为杨六郎、柳梦梅、钟馗、谢意秋、唐明皇、石崇、张丽华、王昭君、貂蝉、钟馗、陶渊明、杨再兴、万喜良、于志林、杨贵妃、西施等共十六人,超出十二之数 。《耍货升官图》刻绘了儿童玩具十余种,有不倒翁、叫鸡、竹笛、摇鼓、宝塔、花鼓、弓箭、蛤蟆、金鱼、钹、仙人、木桶、皮老虎、地铃、笙等各种玩具,博时以升入中心“聚宝盆”为止 。可获全胜 。是一种传统儿童玩具的博览图 。天津杨柳青的升仙图形式也有数种 。早期的题材是《庄稼忙》,上刻农村人民一年四季在做各种不同劳动的情景 。有耕田犁地、耙地、播种、踩垄、梳苗、耪地、除草、送水、割麦、轧场、筛土、收粮、入仓、敬神、扫场到酬谢神农为止 。描绘了农事操作的全部过程 。《七侠五义》一图,刻印了除卢芳、韩章、徐庆、蒋平、白玉堂、智仁、展昭、丁照兰、丁照惠、欧阳春、艾虎等正面人物外,还有花蝴蝶、邓车、柳青,在梅、胡向等盗贼,中心画王朝、马汉和包公 。这是受晚清侠义小说之影响的年画,山东潍县的“凤凰棋”(升仙图)以《八仙过海》一图最精彩 。
12、升官图 图分文官、武职两种 。武职最高至“公爵”为止 。每个衙门职别不同,如“八旗衙门”,分都统、副都统、参领、协领、佐领、防御、骁骑、固山达、锋校、蓝翎长、马上兵、马下兵 。品级由一品到九品,兵无品级 。从这两张文武升官图中,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清代的政府衙门和官兵编制以及品级待遇、官位高低等简要组织形式,它无异于一部简明清代职官表 。“升官图”不仅清代有,前有明,后有民国 。《民国升官图》由乡长起马,可升县长,保安司令、侨委会委员、蒙藏会委员长,舰队司令直到国民政府主席止 。文武党政不分,十分混乱 。《明代升官全图》刻印职官较细,有文乡试、武乡试、文殿试、武殿试、召试、岁举、选拔等层次,后有杂职,外儒学、外县、外州、外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钦差、印差、太监司、尚宝司、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提举司、兵马司、通政司、廷尉司、行人司、僧录司、道录司、都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苑马寺、皇府、王府、詹事府、五军都督府、京府、宗人府、锦衣卫、外卫、司经局、宝泉局、铸印局、钦天监、国子监、司礼监、内阁、公孤、勋戚、上柱国、中书科、六科、廉楫吏兵、各道、参赞军机、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祀祭署、会闱、超栩、额外擢用、世袭等部、司、局、署各部门,职称各有不同,共有410多名目 。此外还列有英烈祠、表忠祠、奸妄所、阉党务等 。如英烈祠里有于谦、杨继盛等,功臣里列王守仁、戚继光、奸妄所首榜严嵩、阉党魏忠贤 。此图印刻精细,当博戏时不仅得识明代庞大的政府机构,而且还能得知明史上的忠奸善恶之臣 。升官图中尚有以《红楼梦》小说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多种 。有《大观园全图》、《金陵十二钗图》等 。按:房千里《骰子选格序》云:“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春,子自海上北徒,舟行次洞庭之阳,系船野浦下,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穴骼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 。”观此可知升官图自唐代就已有了 。“升仙图”又名“选仙图”,同在唐代出现,从年画作坊印制的这种除夕玩物看,它的作用除了使儿童看图识物和文化低的劳动者得识官职或小说人物故事外,今天用来研究过去朝廷组织系统也有简明要览之价值 。
13、叶子(纸牌) 除夕儿童们嬉玩“升官图”,大人则以“斗纸牌”来消夜 。斗纸牌不止除夕出现,逢节或喜寿佳期,也常在家庭范围内作为娱乐之活动 。半纸牌又名“马吊”,起于明末,凡纸牌四十页、上刻印人物及钱、绳索等图案之形,有万贯、千万贯、索子、文钱诸名 。牌中刻印的人物多在“万”字牌中 。图像则是《水浒》好汉英雄 。如“一万”是燕青,“二万”花荣,“五万“李逵,”“八万”朱仝,“千万”是武松,另外还有单张刻绘彩色人物的,如“时迁”、“晁盖”还有白蛇、许仙、青蛇等等 。尺寸说来北方较大,绘刻略粗,江南稍小,刻印精致 。安徽芜湖的单张人物是彩绘福禄寿三星和文武状元;象史进、林冲,只刻其名而无头像 。江苏南通的纸牌上,皆印有《西游记》、或“八仙人”、“麒麟送子”等吉祥人物一人,绘刻较精美 。这类纸牌与明代画家陈老莲《叶子谱》无关,它的游戏方法也非作为酒令之具,而另有《叶子谱》(明潘子恒撰) 。至于为何都刻印梁山好汉,且山东印刻者形式独多?据《檐曝杂记》:“《居易录》载:宋张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泊榜文,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拿获卢俊义者,赏钱百万贯,双执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灼、柴进、武松、张青者,赏钱十万贯,花红 。拿获董平、李逵者,赏五万贯有差 。今斗叶子红有万万贯、千万贯、花红降等采,用张叔夜榜文中语也 。”而纸牌中的“索子”、“丙钱”以及纸牌名目“斗索获”等玩法不言而喻,皆与招安梁山泊英雄好汉之榜文有关 。今天的麻将牌或从斗叶子中的“纸牌”发展而来 。
- 二 民间年画与民间风俗
- 民间工艺:蜡染艺术
- 民间传说中的天梯
- 民间鬼神之孟婆神
- 民间鬼神之信奉的几位神
- 民间“鬼化鱼骨”之法
- 北京一年一度的桃花节
- 塔塔尔族主要节日
- 缅甸暖佛节
- CPU|若想五年内不换手机,建议一步到位,目前只有这4款机型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