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概况


塔吉克族概况

文章插图
民族概况
【塔吉克族概况】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41028 。使用塔吉克语 。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雏吾尔语 。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
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化悠久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 。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若干世纪,这些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就已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其中分布在帕米高原东部的部分,就是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管辖 。塔什库尔干地区属于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 。塔吉克族先民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 。并发展自己 。公元2——3世纪,在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蝎盘陀国,竭盘陀人是中国塔吉克族的远祖 。在3——4世纪,他们已发展了,灌溉农业,过半农半牧生活 。蝎盘陀国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 。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唐朝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开元(713~741)中,在此设“葱岭守捉”戍所 。公元8世纪,蝎盘陀国消亡 。公元9——16世纪,塔什库尔干地区先后受吐蕃、喀拉汗王朝、西辽、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的管辖 。特别是从10世纪开始传入喀拉汗王朝境内的伊斯兰教,对塔吉克人的影响强烈,以致后来成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 。明朝后期,在色勒库尔的中心地带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 。从17世纪后期到l9世纪,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许多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逐渐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 。17世纪中叶,清朝统一全国,对塔什库尔干,沿用元朝的名称“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强了塔吉克族地区同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
社会经济
清代以前,塔吉克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较绶慢 。17世纪末,统治色勒库尔的嵌族、头人强迫塔吉克族人民缴纳赋税,服无偿劳役,宗教势力与封建势力合为一体,剥削甚重 。由于缺乏铁器,长期使用帕米尔特有的野羊犄角犁地,生产水平低下 。直至清初色勒库尔地区与u符什、叶尔羌等的商品交换逐渐展开后,粮食、棉布、铁器才输入塔吉克地区 。在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帮助下,塔吉克族在耕作方法,兴修水利,畜产品加工,繁殖牦牛、大尾羊等技术方面,才有了比较快的提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聚居在蒲犁的塔吉克族,畜牧业占主要地位,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春播以后上山放牧,秋季回村收获过冬 。当时的塔吉克牧区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牲畜大量集中在少数牧主和富裕户手中,牧主雇佣牧工进行剥削,一部分牧主和富裕牧户把牲畜交给贫苦牧民代牧,进行封建的分成制剥削 。分布在莎车等县农村的塔吉克族居民定居务农 。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泽普县一户塔吉克族地主占地多达4500亩 。在这一地区“伙种”是主要剥削形式,地主将土地拨给“邻居农民”耕种,收获时先由地主扣除种子和耕牛等费用,然后双方对分 。田赋归农民负担,同时农民还必须以60%左右的劳动日到地主直接经营的土地上服劳役,他们的家属也要为地主无偿从事各种家务劳动 。
1949年塔吉克族地区获得和平解放 。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同年,在南疆成立了莎车县札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 。农牧区在1958年春基本上完成合作化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塔吉克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援,获得迅速发展 。畜牧业生产成倍增长 。农业生产由于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工业从无到有,创建了许多小型工厂企业 。新建的水力发电站,照亮了山城塔什库尔干 。帕米尔高原千山万壑,过去交通非常不便,1957年国家投资兴修自喀什一塔什库尔干的公路 。已实现乡乡通邮路 。过去,古老的塔什库尔干城堡仅有很少一些小土屋,现在帕米尔高原上兴建了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邮局、俱乐部等,以及成片的宿舍区 。1949年以前·塔吉克族89%是文盲,现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并建立了中学多所,不少塔吉克族青年到喀什、乌鲁木齐和北京等地升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 。过去塔吉克族中没有任何医药设施和医生,疾病蔓延,人口锐减;现在县有医院,各乡有常驻医生,各村有保健站,并经常有巡回医疗队深入牧场、山村为牧民防治疾病 。塔吉克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