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人口为107166人 。
【毛南族概况】民族概况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 。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 。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数为107166 。毛南人使用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 。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 。” 。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 。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 。解放后,称为“毛难族” 。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 。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
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 。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河池州 。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 。光绪年间,在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 。“甲”之下划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 。“额”之下以设“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 。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中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
社会经济
毛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重峦叠嶂间,耕地狭小 。但他们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人们惜土如金,有“土能生黄金,寸土也要耕”的俗谚 。在毛南族地区,层层梯田,波光鳞鳞,涟漪无边,宛似飘带,无比壮观 。毛南族人民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较早地使用了铁器 。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铁制工具仍较简陋,农田翻土主要使用脚踏犁,收割稻谷一般使用禾剪,效率都很低 。土地占有已相当集中 。据土地改革时的统计,在环江县玉环乡,只占人口总数3.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耕地总面积的36.1%,而占人口总数53.4%的贫雇农,仅占有耕地面积的18.7% 。毛南族地区地主多自己经营土地,剥削雇工,以雇短工较多;所雇长工,具有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同时还存在高利贷剥削,地租率一般为60~70%,高利贷的年利率高达100%,剥削极为残酷 。为了弥补生活的不足,毛南族人民还兼营各种副业 。他们饲养的菜牛,曾远销上海、香港等地,颇有声誉 。
解放后,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毛南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能够和其他民族一样平等地参政议政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都发生了飞跃,普遍实施科学种田,精耕细作,亩产水稻由过去的25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 。“毛南菜牛”由于采用科学饲养方法,产量大增,出栏率上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毛南族地区被称为“牛粮之乡”,饮誉四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毛南族山乡的发展前景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