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顶灯舞


和尚顶灯舞

文章插图
所谓和尚顶灯舞,是由身着鹅黄色僧袍、披大红袈裟的和尚头顶粗瓷大碗,碗里直立一根又粗又长的红蜡烛 。说它是舞,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它借鉴了杂技、体操等艺术形式,使和尚顶灯成为一种动态的艺术 。在表演时,和尚们聚精会神,意念纯真,放在光头上的大碗纹丝不动 。灯节之夜,烛光闪烁,摇曳的蜡火与闪金泛红的和尚服相映成趣 。众和尚迈着唐宋舞步,在节奏不断变化的鼓点声中穿梭游动,变换队形 。正月是玩耍社火的高峰期,每当和尚顶灯舞一出现,观众的兴头会立即达到高潮,喝彩助威声经久不断 。随着和尚顶灯队伍的前行,观赏的人群象潮水一样涌动 。和尚顶灯是正月十五最具吸引力的社火活动 。
表演顶灯舞的和尚,并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而是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向阳村的农民 。他们修得顶灯真功,使头、眼、颈、手、腰、腿、脚协调一致 。整个舞蹈节奏明快,自始至终动作整齐 。这种技术性要求特别高的社火功夫,大多得力于村中老年人的传授 。
【和尚顶灯舞】关于这种社火活动的源起时代,从三门峡市文化局石丙旭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顶灯在东汉明帝十年就已经出现 。当时,郎中蔡倍奉旨到西域天竺国(今印度)邀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到京都洛阳传讲佛经 。佛祖释迎牟尼赐给这二位门徒两件宝物,一是白马,二是佛灯 。意为让这二位高憎走遍天下,传播佛经,指点迷津,普渡众生,破除黑暗,光大佛门 。两位高僧行至陕州(现三门峡市)时,竺法兰梦中得到佛祖指示:"此地物华天宝,民风古朴,人心虔诚,可宏佛门 。"竺法兰高僧为宣扬佛经通博,法力无边,当着众人之面,将心爱的宝物佛灯抛向空中 。其时,陕州城内外一片光明,如同白昼 。一幅"佛灯照顶,永光永寿"的条幅,从闪闪发光的空中飘落下来 。人们认为这是天意,便纷纷从家里走出,到寺庙里做了僧人 。陕州城的和尚,尤其是方丈、住持,常常头顶油灯颂读经文,以此纪念竺法兰高僧 。后来陕州城的百姓也纷纷仿效,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的社火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