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3万亿元投入电网转型升级 志翔科技打造云边协同电力

中国网科技6月1日讯(采访人员 汪海)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互联网逐渐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经济效益,驱动实现“双碳”目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传统能源电力焕发新活力,推动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
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上,国内工业大数据创新企业志翔科技展示了工业大数据产品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和成果 。近年来,志翔科技围绕电力大数据生态,孵化了系列智能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产品、SaaS服务产品和终端边缘计算产品,并在电网企业广泛应用,有力支撑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上线智能电表失准分析产品,助力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数博会中表示,要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建设 。
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2021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83128亿千瓦时 。近年来电力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志翔科技深耕电力大数据领域,其在过去5年的发展路径折射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
志翔科技最早瞄准的是智能电表状态评价与更换产品 。
我国于2009年开始换装智能电表,截至目前已有近6亿只智能电表安装运行 。传统模式下,电力公司主要通过“首次检定、到期轮换”的方式来保证智能电表的计量准确可靠 。
这种方式需要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投入,且并不能很好解决智能电表运行期内状态监测和评估问题,且根据对即将到期的智能电表抽样检定数据统计,其中99%以上还能继续使用 。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蒋天仪博士给中国网科技采访人员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只智能电表价值为200元,加上拆卸、运输、检测和安装等环节,更换一只智能电表的成本预计接近400元 。全国现有约6亿只在运智能电表,按照8年到期更换要求,平均一年换表近8000万,所需的资金投入则超过百亿元,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这也不符合我国对于绿色环保经济的要求 。
电力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但早在面向消费者领域广泛应用的大数据分析并未渗透到电力行业,如何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其繁复的大工程 。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电力大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价值密度高、实时准确性强、准确性高等特点,每年呈现PB级(1PB=1024TB) 的速度增长 。
为了精细化分析海量电力大数据,志翔科技从2016年开始与中国电科院(行情300215,诊股)合作,经过近3年的实验室研究建模和实地试点验证,不断的迭代算法、打磨优化,终于在2019年正式推出并落地应用了智能电表状态评价与更换第一代产品 。通过分析各类用电数据发现问题,实现对智能电表的在线监测与按需更换 。
该产品极大提升智能电能表精细化运维管理水平,创新了运行中的智能电表监管模式,对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其在全国推广后,预计可每年为电力企业节约数十亿换表投入,有助于电力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
驶入电力大数据“无人区”,构筑竞争壁垒
“0到1”的冷启动过程并不容易,蒋天仪直言“这是一个苦活脏活累活” 。他回忆道,项目初期,团队在实验室里建模分析,对智能电表误差分析准确率特别高,但在试点过程中,却发现不同地区实用结果良莠不齐,无论怎么调整模型也无法得到理想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问题出在数据本身,诸如电能表采集数据时钟对不齐、配电区和用户关系异常等数据质量问题给分析带来新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