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虚拟偶像,难撑资本狂热梦想( 二 )


即便当下最成功的A-SOUL虚拟偶像团体 , 也不容易赚钱 。 当然 , 也有人会问 , 2021年乐华娱乐靠A-SOUL实现营收3790万元 , 毛利率高达70% , 这难道还不赚钱吗?背后的原因是 , 乐华只负责了A-SOUL宣发运营成本 , 建模和设备等方面的成本是由字节跳动旗下的朝夕光年负责 。 曾有知乎网友测算 , A-SOUL的千万营收很可能收不回成本 , 这还不包括其后续的研发投入 。
当下 , 已经有不少知名虚拟偶像开始“退役” 。 今年2月 , 世界上第一个虚拟UP主绊爱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演艺生涯 。 此前 , 拥有数十万粉丝并被央视加持新科娘也宣布退出 。
知名虚拟偶像尚且如此 , 新创立的虚拟偶像生存只会更加困难 。 去年在爱奇艺推出的虚拟偶像综艺《跨次元新星》节目上 , 一个名为留歌的虚拟偶像斩获冠军 。 但背后的创始人刘勇则曾表示 , 冠军位并没有给其带来想象中的收益 , 在持续投入的压力下 , 最后不得已放弃这块业务 。
在业内人来看 , A-SOUL的成功尽管不是必然 , 但却不具备可复制性 。 虚拟人物的推广 , 不是由技术驱动的逻辑 , 而是商业运营的底层逻辑 。
从理论上来说 , 制约虚拟偶像爆火的因素 , 不再是底层技术逻辑 , 而是IP孵化和商业运作的能力 。 说白了 , 虚拟偶像的成功类似泡泡玛特的IP孵化逻辑 , 需要对很强的IP运营能力及商务资源 。 而A-SOUL之所以能成功 , 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乐华在娱乐领域深耕多年 , 具备丰富的商务资源 。
总的来说 , 虚拟偶像并不是一个简单皮套人的生意 , 就像是泡泡玛特很难孵化出第二个Molly , 要想孵化出一个爆款的虚拟偶像 , 是一个“玄学”问题 , 而不是确定性问题 。
运营跌倒 , 上游吃饱
尽管虚拟偶像的生意 , 当下不够赚钱 , 但资本依旧是纷纷涌入虚拟人这个赛道 。 有数据显示 , 2021年国内虚拟人相关企业新增6.6万家 , 融资2843起 , 融资金额达2540亿元 。
但从融资项目来看 , 会发现其中专攻虚拟偶像运作的经纪公司寥寥无几 , 大多是技术类产业链上游公司 , 和To B的方案供应商 。

背后的原因也好理解 。 毕竟 , 虚拟人的应用远不止虚拟偶像这一分类 。 虚拟人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种类 , 一是身份虚拟数字人 , 二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 。 A-SOUL、洛天依等虚拟偶像属于前者 , 部分电视台推出的虚拟形象和五粮液等集团推出的虚拟形象属于后者 。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 前者是扩大营收水平 , 后者是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以中科深智为例 , 其推出AI虚拟主播取代了真人主播 , 为包括蒙牛、飞科、恒源祥等电商品牌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带货 , 在2000多个淘宝直播间中得到应用 。 因此 , 资本押注上游的技术端 , 可以切入更多的应用层面 , 拥有更大的变现空间 。
不过 , 相较于海外市场 , 国内在上游产业技术壁垒不如海外深厚 。 眼下 , 国内的上游主要包括科大讯飞、捷成股份等专注人工智能 , 云舶科技专研动作捕捉 , 环球墨非、亿真科技等专注建模渲染 , 中科深智、魔珐科技和万像文化等负责虚拟数字人的技术服务 。
海外厂商主要聚焦于产业链基础层的建设 , 且起步较早 , 综合实力强于国内厂商 。 比如 , 不仅有Intel、Microsoft、Google以及Meta这类科技公司具备强悍的全栈式服务提供能力 。 在细分领域 , 也有着Oben、Unity这类强技术壁垒的公司 。
以在渲染层为例 , 虚拟引擎Unity的营收已经达到近百亿元营收水平 , 而国内渲染技术层面的环球墨非、亿真科技等公司 , 均还处于A+轮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