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享销客|互联网广告十字路口:巨头缓行,新秀追赶( 二 )


当然 , 回归到最本质的原因 , 用户使用时长 , 也就是流量 , 仍然是互联网广告业的基本盘之一 。
02流量仍是基本盘


传统图文和长视频的用户时长越来越被短视频平台所抢夺 。
一家平台的广告曝光度 , 由其MAU(月活)、Adload(广告加载率)和Feed(用户时长)三者共同决定 。 在Adload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 平台的月活数量和用户使用时长对于其广告曝光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
从这个模型来看 , 新秀们广告收入获得快速增长 , 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 即用户基数普遍扩张 , 因此流量商业化能力也明显提升 。
例如小米虽然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 , 但总用户量一直在持续增长(一季度末小米全球月活用户达5.29亿 , 同比增长1.04亿) , 广告收入也得以持续增长 。
再例如快手 , 其一季度DAU同比增长17%达3.46亿 , MAU同比增长15%达5.98亿 , 两者均创下历史新高 , 日均使用时长也上升至128分钟 , 因此其一季度广告收入也保持了持续地较快增长 。
而巨头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 一个是在巨大基数之上用户月活数量的增长放缓 。 QuestMobile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年度大报告》中指出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团对国内用户的活跃渗透率均已超过80% , 位居国内互联网企业前三 。 这意味着渗透率趋于稳定 , 用户增长也会相应放缓 。
另一个是巨头们的用户时长被侵占 。 近年来 , 传统图文和长视频的用户时长越来越被短视频平台所抢夺 , 用户粘性更强的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了人们注意力的焦点 。 尤其在人口增长和互联网流量逐渐触顶的情况下 , 短视频平台给其他应用带来巨大压力 。
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 , 2021年短视频已经超越即时通讯 , 成为占据人们网络时间最长的行业 。 也就是说 , 在所有互联网应用当中 , 国内用户使用时间最长的就是短视频 。
随着用户注意力的转移 , 广告主自然也会改变投放的偏好 , 往流量最多的地方去 。

以短视频平台快手为例 , 其广告业务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归功于MAU和用户时长的增长带来总流量的扩张(一季度总流量同比增长50%);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短视频平台自身得天独厚的商业模式 。
短视频平台的变现方式多样——直播、电商、广告等 , 而电商和直播业务本身就可以和广告业务相互转化、对接 , 以降低流量流失 , 提高广告效果 , 在生态系统中实现闭环 。
如果将传统的流量变现比喻为“外循环”的话 , 那么短视频平台本身有着很强的“内循环”能力 。
内外双循环之下 , 使得短视频平台的广告业务更加具备韧性 。 如快手的电商交易总额 , 去年突破了6800亿元 , 今年一季度又同比提升了47.7%至1751亿元 。 体量可观的电商业务反哺广告业务 , 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 因而短视频平台广告业务的基本盘相比大多数互联网应用更加稳固 。
03关注刚性需求

投放预算收紧的广告主会比以往更加关注转化率 。
在广告界有一个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 即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都被浪费掉 , 但就是不知道哪一半 。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广告的不精准、不高效 。 而互联网广告之所以逐步取代了传统广告、越来越受到欢迎 , 就源于其依靠强算法可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 可以更准确地将广告主和目标用户匹配起来 。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明确 , 而移动互联网流量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 投放预算收紧的广告主往往会优先砍掉品牌广告 , 保留更多效果广告 , 还会比以往更加关注转化率 。